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俊岐 实习生
莫碧妙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延安市大力发展以油煤为主的特色工业、以苹果为主的特色农业和以文化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延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据悉,2018年延安市生产总值1558.9亿元,是1949年的4585倍;财政总收入425.9亿元,是1952年的9950倍。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之后,举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19.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3个国定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3.2%降至0.66%,实现区域性整体脱贫,迈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坚实一步。
1949年延安市生产总值仅为3431万元,1978年只有3.44亿元。西部大开发后,经济步入历史最好时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
1992年,延安市原油产量超过100万吨,是1978年的27.8倍,石油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迅速攀升,一举超过农业占比,成为第一大产业。1990年至2000年十年间经济年均增长10.2%,1998年财政总收入跨上10亿元台阶。
目前,延安市原油生产、加工能力分别达到1500万吨和1000万吨,煤炭、天然气生产能力分别达到5000万吨和50亿立方米,累计向国家贡献原油2.6亿吨、煤炭5.5亿吨、天然气201亿立方米。
狠抓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新动能加速积聚
“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转型是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能源工业与非能工业并重,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延安市委副书记、延安市市长薛占海说到。
进入21世纪以来,延安市在推动发展的同时,着力推进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全域旅游示范市的创建,旨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增长新动能。
延安市坚持园区承载、项目带动、集约发展,“三区九园”工业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延安市共有14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8个农产品加工园区、6大文化旅游产业园区、17个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正加快建设,17个县域工业集中区入园企业达到481户,共实现营业收入489亿元。
近年,延安市启动实施了《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富县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等277个重大转型项目建成投产,发电量、LNG产量快速增长,聚烯烃、苯乙烯、甲醇等化工产品从无到有,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成众创空间8个,556家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区域总部等新经济企业落户延安。
加快转型发展,扎稳高质量发展
“追赶超越”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工作的总要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总目标,围绕总要求和总目标,延安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骁卫介绍,将继续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
首先,延安市在加快转型发展,扎稳高质量发展根基的工作计划,具体从以下四个路径着手:推进能源工业高端化,具体抓手是实施好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发展规划、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推进文化旅游全域化和产业化、推进新经济产业集群化。下一步的重点是推进新经济企业集群化发展,尽快发挥支撑和带动作用。
第二,推进城乡融合,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做强中心城市,把展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形象擦亮,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强城乡之间的统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三产之间的融合发展。
第三,提升生态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巩固和提升生态建设成果,提升生态建设质量,通过实现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倡导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牢固树立保护环境绿色发展理念。
第四,深化改革开放,培育高质量发展引擎。
第五,增强民生福祉,彰显高质量发展价值。坚持做好民生十件实事,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社会治理,真正让市民群众的生活安定、有序、和谐,增强广大居民的安全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