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承毅铭 王蕾

“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贤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为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降本增效,南京拿出真金白银8200万元对引才成效显著的创新型企业、对企业投入“高薪”请来的“高人”,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和正向激励。谁是人才,不再由传统方式评审产生,而是直接让用人企业说了算,看他们愿意为这个人才开出多高年薪、投入多少资源。
8月1日,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为获得经济贡献奖补的南京洛普科技有限公司邱建明、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马志国、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周志谨等9位人才代表颁发支票牌;为获得经济贡献奖补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徐亮亮、南京知行新能源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首席事务官丁清芬、苏宁控股集团公共事务部副总裁何丹涛3位企业代表颁发支票牌。
企业代表徐亮亮向记者坦言,“获得政府给予的100万元‘高薪聘高人’引才奖,不仅解决了集团快速成长、高速发展中人才需求矛盾,同时,也已让我们偿到了‘攻坚克难’成功解决创新难题,获得项目成功的甜头。我们将借助于市委、市政府的‘关于科技产业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落实的强劲东风,抓住契机,多措并举引入高端人才,为集团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据了解,2018年以来,南京市就推进实施“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名城,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两个中心,即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坚持“五湖四海聚人才、不拘一格用贤才”的导向,在支持企业引才用才、提升企业发展质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
2018年市委1号文中,该市首次就奖励政策开展试点试行。
所谓经济贡献奖励,就是引入市场薪酬评价机制,对新引进人才年薪超过50万元的,前3年按人才薪资的30%奖补企业,每家每年最高100万元;对在职3年以上科技产业高层次人才,年薪超过50万元的,根据个税缴纳的基数和额度,再给予相应的个人奖励。
2019年1号文出台后予以全面推开、全面升级。政策覆盖方面,从原先的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扩展普惠到包括“独角兽”、“瞪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在内的全市各类创新型主体;兑现实施方面,从原先政策对象自主申报办理,调整为大数据后台抓取、免申报直接到账,让广大企业和人才通过更加智能、便捷的渠道,享受政策红利;奖补效益方面,2018年获得贡献奖励的企业19家、人才410名,奖励资金合计1462.46万元;2019年获得经济贡献奖励的人才数量跃升到5395人,是去年的13倍,奖励资金达8200余万元,是去年的10倍。对新引进80余名高薪人才的30家科技企业,奖补额近千万元,有3家企业可拿到100万元的顶格奖励。
据南京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样的政策含金量,在南京是力度空前的,在全国也是领先的。只要是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事情,我们都会遵循“客户体验”,积极探索创新;对企业和人才做出的每句承诺,我们都会用心兑现服务,努力做得更好。人才投入是最大手笔的创新投入,人才资本也是企业最高占比的创新成本,对高薪聘才的贡献奖励,不是锦上添花,而是不吝真金白银,促进企业降本增效、不断增强海内外人才市场竞争力的雪中送炭。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