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最高水平,其中,工业遗产已在世界文化遗产中占有一席之地。自1977年巴黎第一届世界遗产大会以来,截至2019年7月巴库第43界世界遗产大会闭幕,共有70余项工业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盐矿历史
维利奇卡和博赫尼亚皇家盐矿,位于波兰南部克拉科夫同一地质岩盐矿床上。从13世纪到20世纪晚期,这两家工厂彼此毗邻,平行生产,现已停止开采。2013年,经世界遗产大会同意,将附近类似的博赫尼亚盐矿列入其中,并更名为“维利奇卡和博赫尼亚皇家盐矿”。它们是欧洲同类中最古老的盐矿,都曾有皇家地位,并由专门机构管理。
1978年,维利奇卡盐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广义上的第一处工业遗产类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盐矿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第4条标准,并将其表述为:维利奇卡和博赫尼亚皇家盐矿见证了欧洲13-20世纪采矿技术的发展历程。走廊、地下房间的布置和装饰方式反映了盐工的社会和宗教传统,盐工使用工具和机械装置,以及管理该机构长达几个世纪的盐厂城堡,为岩盐地下开采所涉及的社会技术体系提供了杰出的证明。
盐矿开采
维利奇卡盐矿深327米,共分9层,巷道总长度超过300公里。盐矿中有走廊、房间、教堂和地下湖泊、运输线等。
盐矿教堂
提起维利奇卡盐矿,不得不提它的教堂。维利奇卡盐矿中共有40座教堂,其中最著名的是当属圣金加教堂。该教堂于1896年开始修建,于1963年建成。教堂在地下101.4米处,长54米,高10米,宽18米,可容纳400人。教堂顶部悬挂着用盐晶体制成的枝形吊灯,令人叹为观止。
盐矿内部结构
这两个盐矿包括一个大型的早期走廊,走廊延伸很深。除了改建教堂之外,盐矿内部也被改造成作坊、仓库等。这两个盐矿也都保存了大量雕刻在岩盐上的雕像和装饰元素,以及一套工具和机械装置。
由于盐对金属的腐蚀性,整个地下盐矿设施及装置都用实木支撑,运盐工具和运盐卤水的管道也是木制而成,尤其在米哈沃维采大厅内用木头搭起的巨大棚架非常震撼。
盐矿旅游
盐矿的旅游体系现已比较成熟。早在十五世纪时,游客就可以到盐矿内参观,地下的游览路线也从那时开始形成。为方便视察和参观,从1744年开始,盐工们又在矿井内兴修了楼梯及其他通道,在地下100多米深的巷道内建起了博物馆、餐厅、教堂等。
保护管理模式的启示
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其保护管理模式值得我国工业遗产有关单位借鉴。
首先是完善法律保护。
1976年维利奇卡盐矿被列为波兰国家级古迹,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88年维利奇卡盐厂城堡被列入《国家历史遗迹登记册》,1994年波兰总统颁布法令将其列为历史遗迹。不断完善的法律是盐矿保护与利用的坚实基础。
其次,建立保护协调机制。
文物保护专员办公室负责古迹保护,克拉科夫区矿业办公室负责矿业法律法规的实施与监督。并且它们都有专门网站,每个网站都能吸收大量有能力的专家。此外,通过共同的监测和协调小组,对一些保护和管理场址的方案,充分讨论后再决定是否实施。
第三,广泛听取意见,采取最优方案。
例如,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会听取多方意见,以确定哪些走廊可以被遗弃,哪些需要保护,并通常从历史和遗产的角度选择最具代表性的走廊进行保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