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30日晚20:00,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的Heydar Aliyev文化中心正式开幕。开幕式上,阿塞拜疆第一副总统、教科文组织亲善大使Mehriban Aliyeva女士、教科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女士(Ms. Audrey Azoulay)、教科文执行局主席Lee Byong-Hyun先生和本届委员会主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部长Abulfas Garayev先生先后发言。随后是艺术表演环节,阿塞拜疆和其他国家艺术家带来了以阿塞拜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塞拜疆木卡姆为基础的音乐会,富于特色的民族音乐与裸眼3D投影实景融合的光影技术相互交织,正象征着巴库这座城市集古典与现代于一体的独特魅力。
开幕式在Mehriban Aliyeva女士的致辞中开始。她自豪地称,阿塞拜疆的首都巴库是东方与西方、古代与当代文明交汇的城市,并指出阿塞拜疆在近年来参与了多项教科文组织的项目,世界遗产是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并在教育、科学、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她也指出,战争冲突仍旧是遗产目前面临的重要威胁,这也是为什么阿塞拜疆支持国际保护公约,重视与教科文的合作,只有通过对话和相互尊重才能使文化的海洋得以保护;只有通过对话才能促进发展。最终,她引用一位阿塞拜疆著名建筑师的话作为结语,“我们终将逝去,而遗产永存”。
第二位发言的是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奥德蕾·阿祖莱女士。发言首先指出在巴库召开世界遗产会议的意义。巴库是世界的十字路口,曾经有世界各国的商品在这里交汇;这里的史前岩画遗址反映出自然环境的变迁,物种的发展,气候和海洋的变化等。当今,扎哈的现代建筑作品更展现出各种要素的交汇。总干事感谢了阿塞拜疆共和国的热情欢迎以及所承担的缔约国的责任。她还强调,教科文是一个多边合作的平台,各国对世界遗产的热忱反映了对世界未来发展的共同关注。本次会议是一个特殊的时刻,众多的申报项目——包括美国、中国、伊朗、伊拉克、布基纳法索、俄罗斯、英国以及法国等地的项目,将全世界的注意聚焦于世界遗产。世界遗产的意义超越了列入《名录》本身。它显示出特殊的国际团结,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就如同巴黎圣母院的火灾牵动了全世界的关注。世界遗产把碎片化的世界团结在一起。
其次,总干事对委员会提出了期待:要团结对话、达成共识;要保护多样性,而非制造文化冲突;要基于专家的专业性来保证《名录》的可信度和普遍性。她特别提及今年6月初在巴黎教科文总部举办的中非论坛的成果——非洲遗产是人类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名录》上非洲遗产的数量仍然很低,需要更多的帮助。同时,挪威也启动了非洲自然遗产项目。
总干事指出,世界遗产还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一项是我们自身的多样性。保护世界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阿富汗、也门、伊拉克的案例说明遗产往往因为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而遭到破坏,成为恐怖主义攻击的对象。遗产同时还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虽然《公约》是保护有形遗产的工具,但是保护(的对象)在当今变得更加宽泛,从无形遗产到水下遗产,从自然地理面貌到海洋遗产,都受到各种公约的保护,而《世界遗产公约》是其中的先锋。对于世界遗产,列入只是结果,列入的目的是唤起缔约国保护的责任和公众参与意识的提高,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濒危名录》也意味着希望,去年就有项目从濒危名录里移除了。列入濒危是为了集中资源保护,遗产保护还要有足够资金。她最后呼吁世界各国行动起来支持《公约》。最后总干事引荐一位8岁的印度小女孩上台,小女孩介绍了自己撰写的书籍,书中的文字表达了对她家乡城市遗产的热爱及她从中受到的激励。
UNESCO执行局主席,Mr. LEE Byong-Hyun先生第三位发言。在致辞中,他首先提及2019年4月发生的巴黎圣母院屋顶大火,表示执行局支持法国政府的恢复行动,这一令人震惊的事件也警醒了我们当年世界遗产公约诞生时的精神:我们要将过去的遗存保护与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这次是成员国们第43次汇聚在一起,这也见证了我们(缔约国)致力于对话、合作,见证了公约将国际社会团结在一起的力量。这里,他特别提到了韩国与朝鲜联合申请“摔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行动使得两国通过保护共同的文化遗产进行对话与交流成为可能。他指出,世界遗产不仅仅是过去的物证,更是人类社区和自我认知的载体。最终,我们需要架构一个更为强大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世界遗产名录》的可信度和平衡性。
本届大会主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部长Abulfas Garayev最后发言。他首先欢迎大家参会,认识巴库和阿塞拜疆,并再次强调巴库是一座融合古老与现代、融合多元文化的城市,也是亚欧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正是在这里汇聚与交流的多种文明创造出一种平和、宽容的环境。其次,他介绍本次大会将重点讨论“非洲优先”项目(5D)、可持续发展(5C)和咨询机构与缔约国对话加强进展报告(5E),而世界遗产提名程序改革也是本次会议的一项新议程,展示工作组一年的讨论结果。他提到,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就是最终目标,恰恰相反,这只是起点,我们需要保证这些遗产地保留了其列入时具有的OUV,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应付的责任。第三,他强调可信度的重要性,世界遗产保护具有的可信度、公约的可信度、《世界遗产名录》的可信度,依赖于委员会、咨询机构和缔约国的表现。最后,他呼吁,在近期社会安全和经济紧张的局面中,我们就更需要《世界遗产公约》承担起促进交流与理解的作用,它帮助人们理解社会和文化的差异,在遇到冲突时更加自信地以和平的方式保护遗产,展示人类多种文化和环境的多样性。为此,我们需要遗产将更加丰富的可能性传递给后代。欢迎各界代表参会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本届大会的主会场是位于市中心的巴库会议中心,开幕仪式则在阿利耶夫文化中心举行。该建筑由著名的已故当代建筑师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主持设计,建成于2012年。自从1991年独立后,阿塞拜疆开始投入巨资进行现代化基础设施和新建筑的建造,并力图在风格上摆脱前苏联留下的极具独裁、威权意向的纪念碑式建筑。扎哈的这个建筑无疑是其中最为成功,也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其造型还成为本届遗产大会标志中代表当代文化的组成部分。该建筑夸张起伏的流线不仅体现了扎哈强烈的个人设计风格,也源于当地伊斯兰文化建筑、书法、绘画、装饰纹样中连贯的曲线造型。按照该项目负责人Saffet Kaya Bekiroglu 的说法“这个建筑反映了阿塞拜疆文化中温柔、浪漫和乐观的一面。”(就现场体验来说,巴库飘忽不定,力量大到能把人吹飞的风,可能也是重要的灵感来源。)在这座建筑极具未来感的流体造型背后,是从设计到建造的高超技术,实现了其内部大型的无柱空间和外部流畅连续的建筑表皮。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体验,该建筑的完成度都相当高,充分显示了阿塞拜疆国家的实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