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工信厅: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六方面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
发表时间:2019-07-09 15:3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俊岐 实习生 莫碧妙
 
  
 
  “以企带链以链带产来引导和推动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为实现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陕西省工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原忠德说到。7月4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陕西省工信厅介绍本省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工作情况。
  原忠德表示,陕西省作为能源大省,工业结构中原煤、原油、原材料等产品占比较大,工业经济传统式粗放式发展较为突出,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更为迫切。省工信厅将围绕六个方面再下功夫,着力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推动陕西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和质量管理方法,实现管理增效和创新增效。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行业组织协调协同机制,营造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提升企业创新管理理念,通过参加全国和举办全省工业设计、制造业单项冠军政策交流会等,引导企业针对核心领域和核心技术持续钻研,提升创新管理理念。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利用工业设计系统性思维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制造效能,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
  拓展制造企业价值链,在创新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遴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示范项目、企业,加大宣传力度,促进重点行业及领域拓展产品应用服务范围,实现服务增值。
  支持企业创新人力资源,引导支持制造企业、研究机构、社会资本组建工业设计产业联盟、服务型制造产业联盟等,畅通人才交流和知识共享渠道。
  增强企业文化软实力,通过工业科普教育、工业题材影视等方式,讲好陕西工业故事,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
 
  
 
  “发挥好产业政策在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工作中的作用,要具体瞄准五个方向用力。”陕西省工信厅产业政策处处长宋亚朝回答记者问时说到,“一是着力引导企业培育提升工业设计和服务型制造水平;二是在产业组织政策上着力培育优质企业;三是在产业结构政策上充分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促进落后产能退出,加速新旧动能转化;四是在产业布局政策上着力围绕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环境容量和人力资源等要素条件加速产业合理转移;五是在产业协调政策上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积极挖掘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工业精神,弘扬工业文化,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柔性支撑。”
  据悉,截至2018年底,陕西省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426户,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746户。在智能制造方面,吉利发动机等14户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有40户,24户企业的智能制造项目获国家专项支持。在绿色制造方面,有15个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工信部支持,数量位列全国前列,13户企业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航天经济技术开发区、榆林经开区入选国家绿色园区。在服务型制造方面,推广“陕鼓模式”写入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其已成为陕西省先进制造业与生产型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名片,在全国示范推广。
  提到“陕鼓模式”,宋亚朝介绍,截至2018年末,陕鼓主要指标已接近或超过国际先进企业,在行业内连续十五年利润第一。2017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5.21%,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76.67%,均创历史新高;2018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6.30%,其中,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111.38%,又创历史新高。2018年,陕鼓工业服务+运营占销售订货比重达到79.16 %,企业转型成效显著。
  据了解,除“陕鼓模式”外,陕西省还有“陕汽模式”、“秦川机床模式”等多个企业在引导创新管理体质增效方面也是值得推广的典型示范企业。
  “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提质增效,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新闻界朋友一起来营造良好氛围,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好工作。”原忠德说。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