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徐晓兰:工业互联网是5G商用主战场

发表时间:2019-07-03 11:41
分享到:
  文 | 中国工业报 周宝冰
  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布5G商用牌照,由此开启5G商用元年。那么,5G商用对中国工业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当前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6月23日,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组织举办的“5G商用与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广电以及华为、徐工信息、航天云网、海尔、腾讯、英特尔、中科院沈自所、和利时等行业及科研机构代表出席会议。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在主题演讲中表示,全球5G进入了商用部署的关键期,我国也应抓住机遇,以工业互联网为突破口,加快5G商用的步伐。最重要的是探索新型应用模式,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5G商用与深化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研讨会现场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做主题演讲
  工业互联网是5G商用规模部署的重要突破口
  5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服务对象从人与人到了人、机、物全面的泛在互联,成为互联网下半场最重要的网络基础设施,应用领域也从移动互联网扩展到移动物联网,特别是5G的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特点,使其70%的功能都能应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
  徐晓兰指出,5G是驱动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关键使能技术。一方面,工业互联网从IaaS、SaaS、PaaS,从智能设计到智能物流、智能采购、智能仓储、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服务,实现了封闭的全要素的链接。而5G技术为全要素高效互联互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另一方面,5G技术最重要的是能显著增强工业互联网供给能力,赋能工业互联网连接的多样性、性能的差异性、通信多样化,从而全面支撑工业互联网新业务、新模式创新发展。
  第三,5G TSN(时间敏感网络)技术、网络切片技术、高频和多无线技术、边缘计算技术,无论是对工厂内网络还是工厂外网络需求,都形成坚实的技术支撑。工业互联网最重要的是通过云计算、边缘计算,汇聚一切跟数据相关的技术,通过对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分析和智能处理,包括工业模型、工业APP等等,来支撑各行各业的应用。
  当前,如何挖掘新的发展动能,从上到下都在不断地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技术+工业互联网会诞生许多新业态、新模式,这都会带来新的增长方式。2018年12月19日-21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列为2019年7项重大工作任务之首,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下一轮的重大投资会倾斜在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因此,“5G赋能工业互联网是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徐晓兰说。
  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发达国家正在加快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部署,抢占5G产业制高点。我国也在积极推动5G在工业互联网重点行业的融合应用,推动生产制造服务体系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经过近几年的扎实工作,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
  不过,任何新的事物、新的技术在诞生的时候,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徐晓兰认为,现阶段,5G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跨界融合仍不充分。一方面,跨界融合的专业性要求高,从消费互联网到工业互联网,IT、ICP和OT技术深度融合的知识难度、细分市场的专业性要求都很高。运营商、设备商、工业互联网企业间的行业壁垒仍然较高,企业间融合融通,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的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另一方面,各部门间的鸿沟难以跨越。运营商、设备商对工业行业和专业壁垒的把握存在客观上的跨界鸿沟,对工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及工艺流程缺少掌握,也缺乏将先进技术与知识、工艺、流程等融会贯通的服务经验,所提供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都还比较难以准确地满足工业企业的实际运营功能需求。
  二是工业应用场景比较细碎。工业互联网涉及的生产设备和需求多样、业务链条长,模型复杂,工业应用场景从端侧、管侧到平台侧方案定制化程度高,新业务、新需求、新场景的多样化,对网络部署的灵活性、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需要适应不同的工业场景提供无线连接方案,网络部署复杂,标准化建设难度大,对于建设和运营都会带来较大的挑战。
  三是商业模式还不够清晰。工业互联网为企业提高设备使用率、提升效能,以及在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的企业怎么能够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还需要时间。不仅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模式跟传统的C2C有很大的差异,运营商在5G上的投入非常高,这也是个挑战。
  加快5G在工业互联网商用部署的政策建议
  下一步,各方应如何加快5G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商用部署,徐晓兰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5G与工业互联网的跨界合作和供需对接。围绕5G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及解决方案的研发,进一步加强运营商和工业互联网企业的沟通融合与跨界合作。积极开展5G工业互联网终端关键技术、性能、形态、互操作及兼容性的测试验证,推动产业具备成熟设备能力。要以应用为导向,以系统集成和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为重点,推动运营商、设备商和工业互联网企业更好地、更深入更全面的开展合作,建立供需对接渠道,探索5G与工业互联网应用新模式。
  二是面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需求,在重点领域开展5G商用试点和示范。建议通信厂商积极探索5G应用场景,联合运营商开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试点示范和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应用推进机制。在汽车制造、绿色石化、电子信息等重点领域,率先开展“5G+工业互联网”商用业务试验和应用示范,在重点企业打造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
  三是积极探索开放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鼓励工业互联网企业、设备厂商与运营商共同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面向不同的时延、不同的安全等级、不同的场景和不同客户的质量,建立多量纲、多维度、多模式的计费模型,实现更快的业务定制、自助服务和可扩展性,提高运营商业务收入及ARPU。要加大5G网络共建共享力度,尽量避免网络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节约网络整体投资,缓解5G网络建设面临的巨额资金压力。此外,国家应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对运营商予以支持,以降低运营商的资金压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