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安康做足“硒+”文章:让富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发表时间:2019-12-11 18:3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俊岐 实习生 莫碧妙


  6月21日,陕西召开“做足“硒+”文章,打造安康追赶超越新增长极”新闻发布会,安康市副市长鲁琦先生、安康市富硒办主任赵昆先生、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登章先生、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主任李珺女士出席,介绍安康市富硒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安康市依托富硒资源和生态优势,以贫困群众脱贫为目标,坚持品种优良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营销品牌化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茶叶、生猪、魔芋、核桃和生态渔业五大主导产业和中药材、蚕桑、食用菌特色优势产业,富硒产业迅速崛起,逐步成为秦巴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来源之一。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94321户267352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发展实现增收。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李登章表示,今年我市9县1区22.9万贫困户要全部脱贫摘帽,其中产业扶贫户达到46928户159307人,占脱贫人口总数的70%,产业扶贫任务非常艰巨。

  围绕贫困户增收情况,安康市四个方面做了工作。一是抓好产业发展。主要以茶叶、生猪、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主导产业为主,同步推动木瓜、拐枣、牡丹、黄花菜等地方特色产业和中药材、蚕桑、食用菌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形成以大带小、大小互促的产业格局。

  二是抓好主体培育。围绕“千村千园、十百千万工程”,实现全市992个贫困村每村至少建1个县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组织,带动每户贫困户至少发展1—2个特色主导产业,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

  三是强化利益联结。重点扶持一批实力强、成长性好、竞争力明显、示范带动能力突出、与贫困户联系紧密的新型经营主体,为贫困户搭建合作共赢的桥梁;充分利用经营主体优势资源与有土地、劳力以及其他资源的贫困户签订土地流转、劳务、收购订单等协议,让贫困户牢牢嵌入产业链当中,实现利益双赢。

  四是做好技术培训。重点抓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行家里手目前,共培育职业农民8169人。

  截止2018年底,安康市建成富硒产业基地520万亩,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86处、面积73.39万亩富硒茶94.6万亩,全省第二,是2012年(48万亩)的1.98倍;富硒魔芋40.2万亩,面积、产量、加工能力均占全国十分之一、全省第一,是2012年(15万亩)的2.68倍被全国魔芋协会认定为“全国富硒魔芋产业第一市”;富硒核桃186万亩,全省第二,是2012年(89万亩)的2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魔芋之乡”“全国富硒茶之乡”“全国富硒产业基地”特别是以富硒魔芋为原料开发生产的富硒魔芋精粉、魔芋系列食品远销日韩、俄罗斯、欧美、港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市出口总量的2/3,已成为陕西仅次于苹果的第二大出口创汇农产品。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