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林:以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促两化融合

发表时间:2019-05-24 10:2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斌
  记者日前获悉,为促进两化融合进一步发展,吉林省目前正在实施多项举措,加快电子信息这一两化融合基础产业的转型升级。其发展目标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到2020年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超过1000亿元,年均增长15%。二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集成电路设计和芯片制造、核心基础元器件等领域关键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三是智能汽车电子技术取得突破。四是融合发展深入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在促进传统产业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服务化过程中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智能制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催生更多的电子信息新领域。
  据悉,为顺利实现上述目标,吉林省将主要实施“三个推进”:
  一是推进强基工程。着力发展基础电子材料,夯实电子信息产业基础材料保障能力,重点支持氢能源电池阳极板材料、电子级二氧化硅、超细合金电子软磁材料等电子功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
  积极发展核心电子元器件,支持超小型片式元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和LED模块等重点元器件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提升光电编码器、全固态半导体激光器等光电子核心元器件供给能力。
  鼓励发展先进电子基础工艺,尤其是要围绕集成电路产业来重点突破打磨、支撑硅片绑定、镀膜和刻蚀等制造工艺;围绕交流LED产业来重点突破植物照明LED等封装工艺。
  倡导发展产业技术基础,重点支持遥感卫星多光谱图像无损压缩和全景图像拼接技术的发展,以便为省内具有优势的卫星产业图像处理与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亦大力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电子标识和智能感知等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创新。
  二是推进产业创新。重点是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加快推动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研发及应用产业化,形成传感器到成像设备的产业链条,打造背照式CMOS光电产业基地;强化集成电路的制造能力,提高8英寸电力电子芯片的设计、制造和封装能力,建设国内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发展电子专用设备,即以产业应用为牵引,强化集成电路制造专用关键设备的研发能力,支持光刻机、绝对式光栅尺等专用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强化面向电子制造业发展需求的专用设备制造能力,支持市场广阔的激光调阻机、激光划片机等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提升新能源电池供给能力,支持氢能源电池、多品种锂离子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注重提高储能充电桩、高可靠电池组件和系统集成设备的生产能力。
  发展吉湾一号桌面云产业,特别是要进一步推动吉湾一号系列CPU的应用示范与产业化,并支持其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努力开发桌面云终端系列产品。
  三是推进技术创新。主要是依托省内软件龙头企业启明信息公司,推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电子协同创新中心,整合全省汽车电子创新资源,积极开展智能车载平台、车路协同通信和辅助安全驾驶等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围绕视觉图像、高精北斗定位、超声波和毫米波雷达等多种传感器之间的信息融合以及算法对高寒冰雪环境的适应性等需求,努力开展电子标识、智能感知、导航定位、车载诊断预警、无人驾驶等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应用。
  同时推动集成电路晶圆制造和芯片封装技术的研发及应用,特别是支持绝缘栅双极晶体管、功率集成电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的提升和应用,以进一步提升全省高端功率器件及集成电路产品的技术水平,并尽快实现产业化。
  支持长春光机所开展飞秒激光制备新材料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巩固吉林省在飞秒激光制备新材料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促进飞秒激光制备新材料技术在新型高端制造及其产业发展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推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基础研究及实用技术的产业化,重点支持新型电致发光配合物材料的研发,力争在蓝光配合物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进而打破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实现OLED关键材料的国产化。
  重点突破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翼无人机平台技术,多旋翼无人机平台技术,数据高效存储和处理技术,强化星、机、地用高性能高光谱和多光谱仪器及各类传感器的开发和系统集成,以此带动全省相关高端装备制造业、互联网+和机器人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