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零关税”时代钾肥企业如何把握机遇

发表时间:2020-03-13 10:23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雨阳


  近年来化肥行业发生诸多变革,出口政策不断宽松。一直以来作为特殊产品的钾肥,从201911日迎来“零关税”时代。

  此次出口关税的取消,将进一步提升国产钾肥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对我国复合肥企业输出产品、技术、服务和品牌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助于缓解国内过剩产能,规避恶意竞争,有助于出口企业提升利润,这将对钾肥乃至肥料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421日,在中国(国际)钾肥外贸出口高峰论坛上,国内钾肥生产商、贸易商、出口商、港口服务商及国外需求方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钾肥出口远航新机遇。

  “我国钾肥出口优势在于:条件便利、品种齐、服务好、反应快,有运费优势。在市场开拓方面,‘一带一路’条件充分,要充分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具有契约精神,注意把控风险,注意细节,完美执行。”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专家委员周立惟提醒行业企业。

   “中国钾肥‘走出去’20年来,钾肥进口平稳,出口即将远航。”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钾盐(肥)与中微肥产业联盟秘书长亓昭英表示。

  谈及出口政策,亓昭英认为,一是机遇,“零关税”钾肥出口政策给积累了60年的中国钾肥生产技术、设备和产品产能奠定“走出国门”的机会。二是挑战,对企业形象、企业规模、产品质量、产品标准、技术水平、品牌服务和能耗成本要求会相应提高。

  同时亓昭英对于钾肥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措施提出建议:“要筑就企业品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获取产品出口份额;申请各类国家农业绿色项目;‘走出去’参与建设钾肥项目;参与各类标准的起草;打造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引入专业第三方监督机制;创新发展新产品。”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博士杨利飞积极倡导中国钾肥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首先考虑的不是我们付出多少,而是要权衡我们不参与会失去多少;如果不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那就意味着别人制定游戏规则,我们来执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广泛参与,是实现掌握标准制定话语权的前提条件。”杨利飞如是说。

  钾肥属于化工类产品,受政策与标准变化的影响较大。“化工产品普遍存在质量水平不高的情况,出口更多的是粗制产品,进口的是精制产品,附加值很低,钾肥应该也存在类似问题。因此,提升钾肥的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标、达标活动必须开展,认证认可助力钾肥出口。”北京中化联合认证有限公司工程师商立鹏表示。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秘书长和振伟建议企业借用好协会平台优势,借助平台力量走出去。“中国对外投资传统问题依然存在,获取有价值项目信息难;对外投资融资难;境外投资解决问题难。”和振伟认为,“‘一带一路’与‘国际产能合作’为中国对外投资带来新机遇,但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国际环境压力不断增加,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加大。”

  业内人士还强调了设备的重要性,设备稳定运行与降低维护成本是提高效率的手段。新型机械设备的应用与跨行业设备的组合,能有效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加拿大钾肥公司董事长龚家龙介绍,预计未来3年,加拿大钾肥公司和合作伙伴将共同投资20亿美元,建设年产量达300万吨的钾肥工厂。

  卓创资讯资深分析师李峰在会上发布了《2019-2020年中国钾肥出口形势分析及发展预测》。据统计,我国钾肥产能扩张、供应量过剩,截至2018年,国内钾肥过剩产量达到693万吨,相当于一年的进口量;钾肥市场正由“买方”向“卖方”倾斜。李峰认为,钾肥出口有利于产能转移、平衡国内供需矛盾、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全球钾肥供应过剩,潜在需求持续缓增,竞价现象凸显。未来2~3年,全球钾肥新增产能将会逐步释放,根据钾肥装置建设与生产周期推算,预计2020~2021年,全球钾肥供应过剩压力或将再次爆发,价格下滑成为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