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焱
小米生态链用户体验设计总监
米家用户体验设计团队负责人
十余年用户体验设计经验
2017年获得两项日本Good Design优良设计奖
2018年获得一项日本Good Design优良设计奖
2018年获得德国红点奖及红点Best of the best奖
站酷网:「优秀作品的背后一定有个出色的团队」,给大家大概介绍一下团队目前的架构和分工吧?
谢焱:Hello各位站酷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小米生态链用户体验中心的谢焱!我习惯把我们团队称作为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清河设计天团。现在由9个人组成,6名设计师,2名交互设计师和1名动效设计师。主要负责小米及米家智能产品中硬件界面与软件界面的设计,从产品的功能定义、交互逻辑、视觉展示、动态衔接等方面入手,提高产品的整体体验,让设备更加智能。
小米生态链用户体验设计中心-ECOUX合照与团队成员照
站酷网:这些年小米公司迅猛发展,团队是如何随着公司快速成长的?对于团队的管理,有很多挑战吧?
谢焱:确实遇到了不少挑战,可以说我们的团队是跟着“小米生态链”一步步成长起来的。2015年小米成立了生态链,从2016年发布了“米家”品牌,从一开始我们就参与设计。与现在不同的是,初期投资的公司较少,做的产品相对少些,所以无论是小米品牌,还是生态链公司自己的品牌,我们都会参与。后来投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产品越做越多,直到现在投资的公司已经超过百家,产品类别和数量的庞大可想而知。这样一个9人的用户体验设计团队,要支持这么多公司产出的产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们重新梳理了流程,按照项目权重和产品等级去支持设计。目前只要是小米或米家品牌,我们都会亲力亲为进行设计,其他产品我们会与生态链公司自己的设计团队一起协作,一起保证产品以最好的体验上线。
站酷网:小米产品众多,如何在体验设计的层面,保持了它们的一致性?
谢焱:要做到一致性确实很难,因为它并不是单一维度,而是有多个方面的不同表现:视觉上的一致性、体验上的一致性和产品整体特征与价值的一致性。
首先从视觉方面说,小米及米家的很多产品都是白色的,简洁纯粹,没有过多色彩信息,棱角和造型整体都是统一的。
其次从体验上说,我们尽量把它们做得非常易懂。一两个按钮或者是简练的语音交互,没有特别“个性”的按键或显示方式,通俗易懂。我们希望用米家特有的交互流程和操作方式,打通所有设备,打造米家产品整体一致的体验感。
第三,我们希望把产品价值最大化的统一。雷总说过“在小米之家,小米的产品其实都可以闭着眼睛去买。”这不仅仅是说产品的高颜值、高性价比,还有就是人性化的操作体验。让用户以尽可能低的价格买到一个最满意最实用的产品。这是我们一致的目标。
站酷网:你们如何定义什么是好的用户体验?你们如何把小米品牌价值核心,运用到了用户体验设计中?
谢焱:定义谈不上,分享一点我们的设计理念:做用户需要的设计,而不仅仅是把界面做好看。
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我们秉承了几个宗旨。
第一,“米家,做生活中的艺术品”,我们希望做出来的产品不仅好看、好用,当我们把它摆在家中时,能与家整体氛围相融,或者在家庭中能为人们带来些不同的感受。
第二,就我们团队来说,就是做用户需要的界面设计,当然,好看是前提。我们希望通过提高操作感、流畅度、界面视觉等各方面,给用户带来不一样的直观体验。
第三,就是简单,简单不是少,而是没有多余,简单是终极的复杂。我们不希望把产品做的有多繁杂、夸张,而是更想让它还原产品本身应有的样子。
站酷网:相比只做软件产品的界面设计,硬件产品界面设计、硬件软件结合的界面设计,它们最大的特点,以及在设计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谢焱:这之间的区别还是挺大的,但也很有趣。软件产品偏“感性”,硬件产品偏“理性”。
软件产品的界面设计是虚拟的,受到的约束更小一些,或者说设计师的可发挥空间会更大一些,有时甚至可以大开脑洞,异想天开。软件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比如社交类的、新闻咨询类的、游戏类的,设计方向与表达方式都会不同。
但在做硬件产品界面设计时,更像是设备的遥控器,更偏向实操性。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产品功能、硬件设备、软件界面的匹配度。我记得在父母那一辈年轻的时候,买的家电,都会有一本厚厚的说明书,如果不看说明书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用。这对我触动很大,因为说明书的存在是一个辅助说明,而所谓的人机交互,提升用户体验,我觉得就是让用户一看到我们的产品就想买,一买到就会用,一旦使用就叫好,而不是需要一个漫长的学习时间,这跟我们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举两个例子,比如对于空调,无论是硬件图标,还是软件界面,设计时需要给用户一种这样的体验:一打开这个功能,就能感受到冷暖。硬件和软件需要有匹配对应的关系,比如睡眠模式按钮,那么在硬件和软件的设计上,它就应该对应月亮图标,不可能画成其他图标。
我们在做设计时也需要考虑硬件的材料、工艺、成本等等。比如传统的电风扇可能有一挡、二挡、三挡,三个按键。但我们现在做的电风扇硬件上面,可能就一个按键,点一下是一挡,再点一下就是二挡,再一下就是三挡,在改变了体验的同时也节约了成本,在软件设计上,也要去匹配这种交互体验。
米家直流变频落地扇
站酷网:创新在你们的用户体验设计中如何体现的?可以举例说明。
谢焱:创新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小米也特别鼓励创新,我们也在不断挖掘。2017年获得了德国iF设计金奖的米家LED智能台灯,在设计时,我们更多地在思考:用户怎样操作会更爽!不需要低头看手机上,不用找按钮在哪,用眼睛就能感受,就能调节。我们把手机的整个屏幕都做成控制区域,手指在屏幕上下滑动是调节明暗,左右滑动是调节色温,用眼睛来感受灯的状态,让光有了生命。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通过操作界面按钮快速切换,APP中的亮度与色温会和台灯光线完全同步,所见即所得,体验更直观。这款灯的APP设计也获得了2017 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
米家 LED 智能台灯APP界面
站酷网:听说近期又获得了国际设计奖,能不能简单介绍一下?如何从构思到实现?相比同类产品,它最大的优势与特质在哪里?
谢焱:非常荣幸,最近小米米家智能后视镜系统设计获得了2018 优良设计奖(Good Design Award),还有两个设计获得了德国红点奖,一个是小米米家智能后视镜系统设计,获得了红点Best of best;另一个是小米之家的购物系统,获得了红点设计奖。
小米米家智能后视镜,是一个区别于智能家居范畴的新的领域。我们发现用户在驾驶时还是有一些功能诉求的,比如用短信、音乐、导航、行车记录以及看后视镜里显示的后方行车状态,我们希望在最大程度保证用户安全的情况下,满足用户的行车中的这些需求。
小米米家智能后视镜的界面是卡片式设计,加入色彩定义,易识别也易点击,当然我们不鼓励点击,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点击屏幕是有风险的,所以语音控制的加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小爱同学”能帮我们解决行车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设计逻辑与交互布局上,我们引导驾驶员用语音操作,所以语音按钮是离驾驶员最近,权重最高的位置。行车记录仪的功能,作为基础功能,并不会在行车中被使用,所以就把它设计在最右边。而导航和音乐功能的权重提前,通过把它们放置在左边,和加大模块的面积,来提升它们的优先级。为了避免色彩对用户的影响太重,界面设计时还做了夜晚模式,夜晚模式从界面上会调整为黑色背景,避免在弱光行车时色彩对用户的刺激。而且设备在一定时间无操使用时会自动息屏,让它还原后视镜本身具备的功能。
小米米家智能后视镜
站酷网:小米之家购物屏的设计看起来非常有趣,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谢焱:小米购物屏是由我们团队负责设计,小米销售与服务部负责研发,用了半年的时间打造出的全新购物体验,目前坐落于深圳的小米之家旗舰店,未来也可能会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小米之家落地实现。
它完成了多个设计目标,首先因为小米之家人流量大,工作人员无法一对一回应顾客,用户通过可交互的购物屏,自助完成商品浏览、下单、提货方式设置等一系列操作,显著提升了购买体验。
其次屏幕满足了产品信息展示与用户购买下单的双向需求。我们通过规划,合理的排布展示内容,使信息从视觉到操作达到最优,动效的衔接方式也合理的让两个导向完美切换。
为了不让用户产生抗拒心理,我们专门做了一系列的动态衔接, 利用产品属性切换画面内容。比如利用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能和扫地机器人的清扫功能来转换屏幕内容,生动又有趣。
最后我们结合成本和使用场景,硬件成本上允许屏幕随意拼接,软件成本上让内容更新和替换更加方便快捷,未来小米大屏购物系统可以被应用到更多的场景中。
站酷网:你们希望产品更智能,你如何看「智能」?
谢焱: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有意思:“懒”是科技发展得第一动力。但其实“懒”的背后是另外一种“勤”。现在人们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下班回家或者周末在家,都自动开启“懒人模式”,什么都不用想,不用做,这些智能的产品就能帮我感知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今天天气很糟糕,空气净化器能检测到PM2.5数据,会自动开启工作,那打开的挡位,工作的时间都会自动安排好,而不需要我时刻关注着去操作它。
米家净化器
站酷网:在你看来,智能家居科技产品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而它们的用户体验设计,未来又会有什么样的趋势?
谢焱:其实未来已来,现在很多设备是单一、独立地完成它的功能,未来更可能的是多设备联动,共同实现某一个任务或集群性任务。比如在秋天,而我想体验夏日海边度假的悠闲,这个时候多设备联动,就可以一起来打造这种氛围:空调吹出徐徐的暖风、音箱播放海浪的声音、电视可以播放海边的影像等等,这些现在都可以实现,我相信未来也会有更多设备的设备加入进来,共同营造这些氛围。
最近小米还干了一件很酷的事情,对未来更进一步的探索。由原研哉策展的China House Vision已经在鸟巢开幕,小米和著名建筑师李虎老师一起打造了一座火星上的家-小米火星探索馆。大家有空可以去参观,感受一下未来的智能生活。
小米 X 李虎,火星探索馆,2018 China House Vision
站酷网:小米有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哲学,还有一个特色是「保持逆境状态」,就是不能让自己太舒适,才能保持战斗力,能说说你们日常工作方式和状态吗?
谢焱:设计师大多有天马行空、爱好自由的特点,我觉得这种个性特质是非常好的,这是灵感的来源,我们尽量不去束缚他们。但从一个公司的管理上讲,我们更看重产出结果。我们有一套方法论和规范,但最难的并非是制定规范,而是保留了设计师个性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他们产出的成果与小米品牌价值一致,个性的“收放自如”是理想状态,也确实很难把控。在工作方面,我们更希望一个设计师具有比较全面的能力,“做好看”会限制设计师的设计思维,也会阻碍他们的发展前景。我们团队的人,由于工作内容需要,必须具备较强逻辑思维能力、产品交互能力,并且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还要懂得一些动画原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必须具备视觉表现力。听起来是不是有些苛刻?实际上,这就是我们目前团队的情况,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非常棒。
设计师日常工作照
谢焱在站酷线下沙龙活动上发言
站酷网:作为团队领导,平时怎么激励大家?可以分享点经验吗?
谢焱:虽然说是领导,但我们之间更像大学同学一样,一起战斗一起闹。
至于激励,也确实是我关注的部分,我很关注大家的情绪和心态,简单说说几个方面。
首先,小米非常重视设计,所以在小米,设计是有一定的话语权的。从小米生态链部门来说,我们涉及的产品本身是占优势的。一个设计师不会只做单一的产品。小米生态链产品种类多,无人机、运动相机、平衡车等等,不定期会有完全不一样的任务给到设计师,有很多好玩的东西不断吸引他们。好奇心会让人更有探索的欲望。
第二,我们对品质和产出结果要求很高,很在意产出结果在业内、甚至全球的影响力,我会去推动大家产出结果有一个回报,比如获奖等等。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工作的认可。
2017年获奖照片
第三,公司鼓励我们挖掘更多创新点,意味着我们能想到和申请很多专利,这几年光我们团队递交的发明专利每年就有上百件,GUI专利就更多了。
第四,小米公司本身也会给予诸如薪金股票等物质上的奖励。我也希望我们团队伙伴从这几方面得到自己的认可、公司的任何、行业的认可。
站酷网:你对团队的未来有什么期待吗?
谢焱:大家的确很忙,加上9人团队支持超过百家生态链公司,虽然只是小米和米家的产品,但数量依然很大,留给我们去挖掘和探索的时间太少了,未来希望能有很多的时间,让我们有精力去好好摸索和钻研。在设计方面继续优化和提升!
站酷网:在你们看来,优秀的设计师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与素质?年轻的设计师们大多会有一段迷茫状态,作为团队的负责人,能在职业规划上给他们一些建议吗?
谢焱:我觉得优秀的设计师非常多,设计师们大多天马行空爱自由。从团队的角度出发,个人能力优秀的设计师,不一定能与团队相融,我们希望能进入团队的设计师,设计技能不仅停留于视觉层面,也需要对交互、产品有一定认知和理解。未来是AI语音交互的时代,还需要加入手势上的交互,加入一些情感的设计,而不仅是冰冷的界面,这就需要设计师具有通过交互的方式,调动用户情感,从而改善体验的能力。其次,我们看中设计师的潜力和品德,人是非常关键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