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百感交集!”刚刚过完90大寿的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他听到《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甲醇汽车应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后的感受。他说,《指导意见》的印发让他很兴奋也感觉来之不易,更希望《指导意见》能落到实处,让国家、行业、地方、企业都受益。
符合国情需要 有利能源安全
1993年从部长位置退下来后的山西之行,让何光远开始接触了解甲醇汽车,自此与之结缘,为甲醇汽车能够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一直奔走呼吁了20多年。
在推动过程中何光远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碍,但让他感触最深的是人们对甲醇的错误认识。国内外发生的几次甲醇勾兑假酒导致的人员伤亡事件,让一些人为甲醇贴上了有毒标签,甚至谈甲醇色变。这些错误认识极大阻碍了甲醇汽车的推广,有的部门领导还打电话劝他放弃。何光远说,最终科学分析的结果是,甲醇的毒性和汽油相当。而这些年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作,共采集了甲醇发动机及整车、人体健康、环境影响等12方面约5亿余个基础技术数据,也科学系统地验证了甲醇作为汽车替代燃料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等性能。何光远说,试点地区开甲醇汽车的司机、甲醇加注站的员工以及生产甲醇企业的员工等,都没有发现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工作而得职业病的,均未发生由于甲醇燃料引发的“中毒”事件。
何光远同时指出,甲醇作为一种替代燃料,本身的生产就会遇到耗水量等问题,需要不断科研攻关;车企也需要不断攻克甲醇燃料应用的诸多关键技术难点。这些在一开始也给甲醇汽车的推广带来了一定难度,但现在甲醇燃料的生产替代技术在我国越来越成熟,我国车企也已解决了甲醇燃料存在的腐蚀性、冷启动、溶胀性等关键技术问题,具备了甲醇汽车自主开发能力,新型甲醇汽车被不断推向市场。
何光远说,20多年来他之所以没有放弃,如此执著,全身心地投入,因为他认识到,推动甲醇汽车发展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汽车工业由动力多元化迈向燃料多元化,对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建立标准体系 培育新增长点
作为工信部甲醇汽车试点专家组的组长,何光远对《指导意见》下一步的落实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他希望八部委继续牵头推动,成立联合组,各部委有专人参加,每月召集例会,听取基层情况,搜集意见和建议,这是《指导意见》能否落实到位的关键。还要把标准体系、有关政策法规体系尽快建立起来。通过2012~2018年在山西、上海、陕西、贵州、甘肃5省市的晋中、长治、上海、西安、宝鸡、榆林、汉中、贵阳、兰州、平凉等10个城市的甲醇汽车试点工作,有关方面制定发布了《甲醇汽车产品技术要求》《车用甲醇燃料加注站建设规范》《车用甲醇燃料作业安全规范》等技术规范,推动颁布了甲醇燃料添加剂、加注机等一系列国家、地方和团体标准。他希望在原来试点的基础上,继承好的经验,继续完善。
对于那些推广甲醇替代燃料的地方,他建议成立由当地领导挂帅的工作组,便于推广应用工作的展开。
何光远说,《指导意见》发布后,极大调动了一些地方推广应用甲醇汽车的积极性。据了解,作为原来的试点省,贵州是目前甲醇汽车推广应用规模最大的省份。为了推进甲醇汽车应用的落地,贵州成立了甲醇汽车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鼓励推广使用甲醇汽车的实施方案。其目标是,今年全省要确保实现甲醇汽车应用达到1万辆,其中在贵阳市应用7000辆,重点在出租车领域推广应用。据介绍,截至目前,贵阳市已有5300多辆甲醇出租车实现营运,建成甲醇燃料加注站23座(其中15座已运营)。在甲醇汽车制造体系建设方面,贵阳市计划按照主机企业带动相关产业集聚的思路,加快引进相关配套企业,打造甲醇汽车产业集群。
据他了解,除原先的试点省市,辽宁、安徽、山东、河南等省也跃跃欲试。他认为,在具备应用条件的地区,坚持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安全可控地发展甲醇汽车和甲醇燃料在其他领域的替代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从经济上看,也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他强调,现在甲醇燃料的替代已经不仅限于汽车,还扩大到了锅炉、船舶、发电、玻璃炉窑、采暖等领域,一股甲醇经济的潮流正在形成。
实现政策同享 调动企业积极性
我国开展甲醇汽车研发和应用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40余年不断探索实践,吉利汽车、陕重汽、宇通汽车、一汽靖烨等一批汽车和发动机制造企业,已拥有甲醇汽车专有技术,解决了甲醇燃料存在的腐蚀性、冷启动、溶胀性等关键技术问题,具备了甲醇汽车自主开发能力。工信部也先后共分17批公告发布了9家甲醇汽车生产企业和32款甲醇汽车产品,形成了包括甲醇轿车、甲醇/柴油二元燃料重型商用车、微型车、城市客车等系列车型,基本形成了甲醇汽车整车及专用零部件制造体系。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甲醇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及检验体系。
在这些甲醇汽车研发企业中,吉利为甲醇汽车投入研发可以说是耗时耗钱最多的一家。前后长达13年的时间,从2005年开始研发甲醇动力汽车,2006年吉利成功研发第一代吉利甲醇汽车;2012年12月吉利成为我国首家获得甲醇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2013年到2016年吉利甲醇汽车进入规模生产阶段;分别在湘潭、宁波、临海等生产基地完成技术改造,具备了甲醇汽车的量产能力。先后开发出5款甲醇动力系统和14款甲醇轿车,获得了40多项核心专利技术。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量产产品,吉利可以说走在了同行的前列。
对这些车企的付出与取得的成绩,何光远表示肯定。他指出,下一步要让甲醇汽车在一些地区得到推广应用,真正走向市场,要让产业政策铺路,让车企看到发展甲醇汽车的光明前景。甲醇汽车应和新能源汽车一样,列入双积分政策。他说,此次发布的《指导意见》对此给予了明确说法——《指导意见》第七大项“完善保障措施”中的第二十条中明确提到“研究把甲醇汽车纳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管理,支持甲醇汽车发展”。何光远说,一旦甲醇汽车也享受双积分政策,这将极大地激发车企研发推广甲醇汽车的积极性,促进传统车企的转型。
4月2日的媒体采访结束后,何光远又忙着与工信部相关部门的领导会面,研究下一步的工作了。他说,他将从甲醇汽车试点专家组组长的位置退下来,但他对甲醇汽车推广与甲醇燃料的替代应用工作将会一直关注下去。他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拥有自身独特的资源,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积累,还有政府部门的政策推动,企业的积极响应,在甲醇汽车发展与甲醇燃料替代方面中国有希望走在世界的前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