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高明静 通讯员 章昕彦
从一颗砂砾变成一颗珍珠需要3~5年。而从一颗珍珠到一个令人称赞的民族品牌,欧诗漫用了50年。
位于浙江德清的欧诗漫,将拥有4000年历史的珍珠文化在现代商业文明中发扬光大。回望欧诗漫走过的50年,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品牌在商业层面的成功,更是欧诗漫传承了半个世纪的珍珠精神的成功。而经历50年发展的欧诗漫,也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渔场工人出身的欧诗漫创始人沈志荣,在孩童时期听阿嬷讲月桂传说时,便对象征着纯洁与美丽的珍珠心之所往。1967年,19岁的沈志荣,从老渔工手上接过一把镊子、两根铜丝和三张油印纸,开始了他的淡水珍珠养殖探索之路。1968年,渔民社会主义改造时组建的德清雷甸水产大队,是沈志荣珍珠梦开始的地方。这年,经过无数次失败后,沈志荣的三人“珍珠培育小组”培育出了第一批人工养殖淡水珍珠。他50年磨一“珠”,将一个乡镇企业发展成为民族轻工业的龙头企业,而他身为“珍珠大王”、欧诗漫集团董事长也与珍珠缔结了一生的契约。
可以说,沈志荣遇上了好时候。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沈志荣的身畔,让他有机会赴日本对珍珠养殖与加工进行考察。这次日本之行他亲眼目睹了中国珍珠产业与日本的差距,强烈的意识到,改变中国的珍珠产业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这为沈志荣心中的珍珠梦点燃了希望,也让他漫长的淡水珍珠养殖探索之路走的更加坚定。
受命于危难 力挽中国珍珠产业
想要改变中国的珍珠产业,技术的突破是关键,但对于当时的沈志荣来说,环境艰苦、设备简陋、没有专业技术指导,这是一个何等艰难的考题!
1970年,沈志荣正式开始人工繁殖三角帆蚌课题的研究,在大量翻阅渔业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珍珠养殖过程中的经验,经过5年的实验和探索,1975年最终攻克了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技术研究成功后,引来了全国各地大范围的复制推广。不料高密度的繁殖和交集让河蚌“瘟神”席卷全国,一时间,整个珍珠产业陷入了绝境之中。
受命于危难之时,这份重担落到了沈志荣的肩上。沈志荣承担了当时农业部下达的“三角帆蚌主要疾病及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在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下,埋头做实验、记录气温和水温等各类数据……他带领研究员们,日复一日地钻研,经过8年时间的艰苦摸索和反复实验,最终沈志荣提出了蚌瘟病的治病根源为病毒的观点,并探明了病毒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最终攻克了“三角帆蚌病毒性蚌瘟病防治技术”,使当年插种育珠蚌成活率从20%提高到90%以上。1990年,蚌病研究课题通过部级鉴定,沈志荣三角帆蚌蚌瘟病毒防治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并获得了国家科委、国家农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
据相关资料记载,1985年,他所在的浙江德清县繁殖小河蚌873万只,插种26.42万只,产珍珠2862斤。一个县的育蚌数字,就超过了日本全年的培育数量!
此后,现代规模化人工育珠技术迅速在全国推行,中国成为全球最大产珠大国,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而目前,德清珍珠也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深加工基地,带动就业人员近万人。
率先深加工 拓展产业链激活市场内驱力
“每一颗珍珠都是渔民的汗水养出来的,最大的利润应该是发展深加工技术,扩展产业链。”但沈志荣发现当时中国的珍珠行业内,还没有一家养殖单位拥有自己的珍珠深加工生产线。“德清要做这个第一家。”沈志荣说。于是,1982年,浙江珠丽化妆品厂成立,率先踏入珍珠护肤的深加工领域。
从珍珠养殖到珍珠护肤深加工领域,从农业到工业,这样的跨越,无不是一次自我的改革与突破。但是当时,珍珠和黄金一样,都是属于二类商品,属于国家统购统销的商品,无法在市场上自由流通。珍珠深加工产业的道路还怎么走下去?成了深深困扰沈志荣和雷甸水产大队的一大难题。
作为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珍珠行业的领军人物沈志荣连续5年提出:放开珍珠经销权,降为四类商品,给市场松绑,让珠农采收的珍珠自由交易。
终于经过沈志荣坚持不懈的努力,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时代强音下,1992年,国家正式取消珍珠统一经营制度和珍珠出口许可制度,冲开了市场管制的缺口,行业市场流通和资源配置重建,激发了我国珍珠产业市场内驱力,促进我国珍珠产业持续繁荣。
“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也深深触动了沈志荣和雷甸水产村每个人的内心。1992年,浙江欧诗漫实业总公司成立了;1994年,更是硕果累累:组建省级集团———浙江欧诗漫集团公司;“欧诗漫”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欧诗漫医药保健品荣获全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保健品”称号。短短两年时间,沈志荣作为改革浪潮的先行者,牢牢抓住时机,将“欧诗漫”这三个字与珍珠产业紧紧相连。
改革体制 聚焦科技突破独占鳌头
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当时的浙江欧诗漫集团公司是一家典型的村企联合体,要想企业上规模、管理上水平、质量上等级,改制则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于是,1998年,欧诗漫通过了渔业与工业分开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方案,将集团公司下属工业企业脱离,组建浙江欧诗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这次体制改革,让欧诗漫完成了一次革命与蜕变,全新的欧诗漫迈向新征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2000年,欧诗漫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九部委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欧诗漫集团开始进入了自己的“欧诗漫时刻”。
从2000~2008年,可以说是欧诗漫工业发展及产业聚焦期。
2003年,欧诗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就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并与浙江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功开发“纳米珍珠粉制备技术”。此外,欧诗漫拥有行业内的三大核心科技:全新亚微米粉体技术、亚微米粉体技术珍珠多肽提纯技术、珍珠与护肤品复配技术,也让欧诗漫以技术优势,独占中国珍珠护肤企业鳌头。
可贵的是,欧诗漫以每年科研经费不少于销售产值3%的投入,让其在强大的科研技术支撑下,累计拥有各项专利百余项(其中国际专利3项),主导或参与起草《化妆品用珍珠提取物》、《护肤乳液》、《洗面奶、洗面膏》等国家标准10余项,《珍珠润肤膏霜》、《珍珠粉》、《淡水珍珠项链》浙江制造团体标准3项。2017年8月,继欧诗漫珍珠研究院被认定为首批浙江省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之后,欧诗漫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通过审批,这意味着欧诗漫在珍珠科研领域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变革渠道 进入迅猛发展黄金时代
2008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太多难忘的故事。而这一年对欧诗漫来说,又是充满革命性的一年。
令欧诗漫集团总经理沈伟新和欧诗漫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良两兄弟记忆尤深的是,当时,欧诗漫逐渐在专营店渠道达到顶峰后销售额开始下降,品牌影响力开始降低。“那时候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分公司的体制上,另一方面,品牌推广也没有跟上。整个公司压力都比较大,稍有不慎,满盘皆输,转代势在必行。”痛定思痛后,欧诗漫核心领导团队决定砍掉集团下面的酒店、高温耐火材料厂和药厂等产业,集中优势资源,由分公司转为代理制,更加专注的聚焦大珍珠产业。
由此,欧诗漫集团进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时代。“超过150%以上的高复合增长率就是在2009年开始的,网点从2000多家一下扩展到4000多家。”自2009年以来,欧诗漫每年复合增长保持30%以上。目前,欧诗漫的网点已经突破了2万家。从2000年销售收入不足4亿元到2016年突破50亿元,2017年完成销售收入57.4亿元,欧诗漫已连续多年实现销售额高速增长态势。
2016年,欧诗漫珍珠生物产业园生产基地投产,“新厂房完全按照国际领先的GMPC认证标准,自动化程度更高,32条珍珠系列护肤品自动生产流水线、16条珍珠保健品生产流水线和5条珍珠饰品工艺品生产流水线,完全可以满足100亿元的规模需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2017年,欧诗漫迎来了50岁的生日,携手东方卫视打造“花好月圆为美而生”品牌盛典,掀起了品牌的高曝光;这一年,德清珍珠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欧诗漫品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做优做强 向双百策略稳步迈进
“做精做深、做优做强珍珠产业,是欧诗漫对珍珠文化最好的传承。从珍珠化妆品、珍珠饰品发展到珍珠文化旅游,珍珠文化一直是欧诗漫的灵魂。”沈志荣说。
2018年,欧诗漫集团倾力打造的“世界珍珠之源”欧诗漫珍珠小镇正式对外开放。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倾力打造珍珠文化旅游品牌———欧诗漫珍珠小镇,使之成为集珍珠养殖、文化体验、工业观光、美容养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精品珍珠文化旅游景区。这无疑对提升企业品牌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过去的40年,激荡而伟大。回首展望,中国改革者们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精神,成就了一场伟大的历史革命。40年前的雷甸水产村,40年后的欧诗漫集团,正是中国大地上无数个改革创业者们的时代缩影。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诱惑,对珍珠研究的坚持和匠心,是支撑欧诗漫走到今天最大的力量。”回眸曾经的岁月,欧诗漫集团董事长沈志荣感慨道,没有对珍珠研究的坚持,就没有现在的欧诗漫。改革开放40年间,沈志荣致力于珍珠行业的技术、市场领域的改革与突破,如今欧诗漫被誉为“珍珠美肤世家”,立志打造成美妆民族品牌,实现了一颗珍珠的完美蜕变。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欧诗漫对于珍珠产业的改革之路,亦正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过去50年,欧诗漫用专注和坚持做了最骄傲的事,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市场机遇无限,而欧诗漫已经做好准备,朝着百亿元规模和百年品牌的双百战略阔首迈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