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业机器人设计促进珠三角产业的升级

发表时间:2019-02-06 12:55
分享到:

近一两年,珠三角工业机器人工业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怎么运用机器人为制造业解困并向“智造”升级?珠三角区域的经历对我国这个“制造大国”有着特别的样本含义。 

 

 

 

困难来自哪里呢? 

 

 

 

一是劳动力本钱问题; 

 

 

 

二是土地紧缺和环保压力; 

 

 

 

三来自全球制造业竞争的压力。 

 

 

 

东莞,美丽的松山湖畔,一个以“世界一流”为目标的机器人工业基地正在加快酝酿中。 

 

 

         

 

 

 

近来,作为该基地中心部分的松山湖世界机器人协同创新研究院筹建办公室正式挂牌,一批手握机器人制作中心技术的企业已经进驻。该基地的负责人,是全球机器人工业的领军人物、香港科技大学自动化中心主任李泽湘教授。“国内机器人工业才刚刚起步,我们将与其他机器人工业基地进行差异化的发展。因为东莞及珠三角3C——电脑、通讯、消费电子工业设计巨大,基地首先将针对3C工业进行机器人开发。” 

 

 

 

各类机器人工业基地在整个珠三角正出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广东省上一年出台《广东省信息化开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将工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作为发展的要点方向。上一年至今,从广东省级层面到广州、深圳、佛山等设计大市,无不根据各自工业设计推出了相应的机器人工业开展新政,形成了各自的思路和做法。 

 

 

 

每当问起当地开展机器人工业有何考虑,答案相当一致,“应对要素成本攀升”几乎是一切城市的“初衷”,而“制造业向高端升级”则是我们共同的“远虑”。 

 

 

 

目前国内有超越1000家机器人集成商,但减速器、控制器等中心零部件只要很少企业能够自主生产。中心技术的缺失使企业面临未来竞争缺少信心。 

 

 

 

机器人行业的普遍困惑:中心技术的缺失使企业面临激烈竞争的缺失。目前国内机器人市场上96%都是运用外国品牌。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