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13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19)” 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本次论坛以 “汽车革命与交通、能源、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围绕汽车零排放和电动化变革、能源转化及传统能源公司转型、未来交通和出行变革图景、下一代汽车关键技术发展、汽车智能化和网联化趋势、核心供应链培育、汽车生产组织方式变革、国际创新对接、产业政策调整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展望为主题发表演讲。
欧阳明高主要就纯电动力、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以及电动化和新能源融合四个方面做出展望。
第一,纯电动力的技术展望。
欧阳明高指出,从车用角度看,电池最重要的是体积能量密度而不是重量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在这个方面最具优势,现在的锂硫电池、锂空气电池,虽然理论重量能量密度比较高,但体积能量密度目前还很难超越锂离子电池。所以锂离子电池具有成为动力电池主流技术的潜质和前景,但瓶颈是高比能量动力电池的安全性。
除了电池,最受关注的是续驶里程,解决了电池问题并不能解决续驶里程的全部问题,目前续驶里程已经从150公里普遍提高到300公里以上,但是客户的抱怨并没有减少,因为实际的续驶里程低于期望值。靠增大电池装载量来增加续驶里程不是根本出路,主流技术路线是提高电动汽车能效和充电便利性。
欧阳明高认为,在能效方面,高效电驱动系统的技术变革将会在未来5年发生。即电机驱动系统高速化、高效化、小型化。其次,以碳化硅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频、高效电力电子将普遍使用,这也将会支撑高速电机的发展,使电机向小型、高效、低成本方向发展。这个目标如果实现,将对电动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另外还有热管理和充电的便利性,要加快充电体系的建设和快充技术的突破。
面向未来,欧阳明高对电动汽车市场化路线图做了简单展望,他认为,在2025年左右,纯电动汽车性价比会实现大的突破。
第二,混合动力技术展望。
比较常规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可以发现,在混合动力模式下,并联纯电型相较于串联纯电型,具有成本和动力优势,国内领先企业正在着力探索低成本的纯电并联式插电混合动力,欧阳明高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具有中国优势的、可以抗衡国外深度混合动力的技术路线。
第三,燃料电池展望。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氢燃料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柴油机,锂离子电池系统更适合替代汽油机。从应用定位来看,燃料电池系统是卡车和公路客车的长途运载工具的最佳选择,这个分析来自丰田公司,也是燃料电池技术路线最佳的推崇者,从2009年到2018年,纯电动汽车的适合里程范围虽然扩大了,但燃料电池仍然定位在长途的商用车领域。
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是燃料电池、动力电池、混合型动力系统,中国开创了这条技术路线。燃料电池是国际的主流技术路线,中国燃料电池商业化已经开始。燃料电池目前面临许多挑战,在燃料电池发动机层面主要是膜电机和空压机。另外氢能技术,尤其是车载储氢技术。
根据中国和全球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进程,欧阳明高判断,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于纯电动汽车,产业化进程大约晚十年左右。在2020年,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将会成熟,在商用车市推广量在五千到一万辆。2025年,燃料电池技术将会成熟,推广累计将会达到五到十万辆,标志性的车型是燃料电池的大型SUV,目前长城汽车在这方面走在前列。2030年,新一代氢制氢、储氢、运氢技术全方面突破,燃料电池技术在交通和能源领域推广达到100万辆,标志性车型是燃料电池的长途货运卡车,将会达到一千公里的长途货运能力,一百万公里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总之,中国燃料电池产业链目前还很薄弱,但产业化态势全球最佳,已经吸引了全球相关资源的深度参与,预计今后五到十年,有可能达到与目前中国锂离子电池的国际地位相当的水平。
第四,电动化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展望。
目前电动化革命发展迅猛,中国首次在全球率先导入高科技领域,增长迅速。现在从孕育期、导入期进入成长期,还会到最后的高速成长期,在2020年之后,尤其是2025年之后,将会是突飞猛进的过程。欧阳明高透露,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预测,2030年新能源车将会达到八千万到一亿辆,大家共同认为所有的销量指标都会提前到达,也就是说2025年,保有量就会达到五千万到八千万。
欧阳明高展望,2025年电动化技术将会全方位成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