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引领,而这种精神反过来亦成为一个时代最鲜活的注脚。
当全球博弈和增长压力倒逼中国加快科技创新及结构调整速度之时,企业家的价值愈发凸显。他们在各自领域励精图治,见证了工业发展的起承转合,演绎了时代的风采。
在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交织推进下,工业企业市场竞争游戏规则、经营哲学、制胜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谁来洞察时势?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先进制造、新旧动能转换、现代产业体系……一个个工业领域时代命题的背后,谁来运筹帷幄?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时代背景下,振兴实体经济的宏大愿景让我们更加迫切需要企业家精神的存在。
早在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指出要在实践中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这是中央首次通过文件明确企业家精神的地位和价值,标志着国家对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保护和弘扬进入到一个崭新阶段。
企业家精神是当今社会一种极其稀缺的资源。有魄力、敢担当,肯于坚守、勇于创新的企业家,心存兴邦立国之志向,通古达变、领驭变革,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也进一步激发了民族的创新活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此次精心推出“致敬企业家”栏目,旨在探寻上述问题的解题思路,并由此梳理中国企业家的精神脉络,展示中国企业家的整体风采,钩沉历史,记录辉煌。
暑宏才
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领袖”榜出炉。《财富》(中文版)杂志再一次将宋志平选入其中。
(资料图片)
《财富》(中文版)对宋志平的评价语是这样说的:“他执掌着全球最大的建筑材料(企业),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水泥设计、研发、安装、服务的大型供应商中国建筑集团”“2017年末,世界水泥协会成立大会在英国伦敦召开,宋志平全票当选世界水泥协会创始主席,成为中国大型基础性工业领域里首位当选的世界级行业协会主席的企业家。他带领中国建筑产业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是的,正是在宋志平的驾驭下,在一班人的努力下,这家大型央企才一次次飞跃,成为誉享全球的价值型企业,实现了从未有过的大跨越。
然而,谁能知道,这一天的到来,宋志平付出了多少心血,熬过了多少个日夜,奋斗了多少个春秋,阅读了多少本经典,思考了多少个问题,越过了多少个坎坷……
他从1979年入职,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做起,仅销售岗位就坚守了10个春秋,36岁时他执掌了北京新型建筑材料总厂的帅位。上任后,他召开的第一个大型会议就是战略研讨会。他说:“制定明确清晰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的首要任务”。紧接着,他的兴企思路和治企才能,通过一个个大手笔展示出来:将企业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提出了“善用资源,服务建设”的核心理念;整合业务,优化资源配置;并购重组,资本运作;核心企业香港H股上市;在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上纵横驰骋……
宋志平的领军之才和治企之道很快在企业的业绩表中展示出来,得到职工的拥护,获得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2009年,国资委任命他同时兼任了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这种大跨度的任命,在中国,可能既是空前的,又是绝后的。许多人当时怀疑:他能行吗?宋志平以自己的聪慧和业绩给出了响亮的回答:2013年,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双双进入世界500强。
有人问,宋志平靠什么赢得了信赖?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成功?知情的建材人会给予明确的答案:靠思路,靠胆略,靠清醒,靠宽容,靠实干。
凡与宋志平接触过的人都认为,他的思路非常清晰。想干什么?要干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如数家珍:他很有胆略,借大势搞重组,开创低成本扩张新路子;他很清醒,对大势有自己的看法。他对重组有三原则:对象要有潜在价值,重组后要有协同效应,风险可控可承担;他很宽容,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他很实干,曾带领“路演团”在8天时间内,跑了4个国家,召开了近60场与投资者的见面会。
近日,宋志平在《我的改革心路》中详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奋斗经历。通篇阐述了一条真理:一个企业想要成功,首先是要看对目标,第二是对准目标,第三是整合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极致,第四是百折不挠!而核心是要有一位心里装着祖国,装着员工,永立潮头的企业领导人。
而建材人认为,宋志平正是这样一位永立潮头的企业领导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