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郭俐君
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殷志明
向B2B转型的决策铺垫出松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的整体走向,当未知被清晰取代,松下前行的脚步也由此变得更加明快轻盈。
“今年是松下创业100周年,津贺社长在近期的讲话中反复强调,未来松下最重要的市场将会是中国市场。松下将把中国作为整个集团的创新基地,将会有更多的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生于中国,也就是我们公司常讲的‘BorninChina’。在中国‘出生’的产品、服务,未来将有望向全世界输出,我觉得这大概是未来100年我们会走的路。”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殷志明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传承百年基因的基础上,松下不断地在求新求变,未来松下不但要为客户提供好的解决方案,还将紧贴客户需求,在市场反应速度及本土研发创新能力等方面更加努力。
此次松下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的列阵布局,就很鲜明地呼应了这一考量。此次松下参展的第一个亮点是“前店·后厂”的形式,它模拟展示了智能制造的全过程。客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完成订单的下达,工厂根据订单进行生产,并将最终商品出货给商店;第二个重点是RTEX打造的高速实时运动控制总线方案,具备开发简单、高性能、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等特点;第三个亮点是针对新能源汽车领域,松下展出了三电系统解决方案、ADAS解决方案、充电桩整体解决方案、面向物流车辆用电机驱动等产品,让客户能一站式获取各种解决方案。
“以汽车为例,我们与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一起合作,将松下核心的技术和产品精准转变为中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中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照搬日本或者德国的模式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成立了新的应用研发中心,基于日本、德国的技术在中国做二次开发,使之更快速地符合中国客户的需求。”作为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的首位中国籍总裁,殷志明对于中国市场趋势及客户需求有着更加敏锐的预判和犀利的解读。
2001年加入松下的殷志明,见证了在困境中重生的松下所表现出的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2006年正式从松下集团派驻到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后,殷志明经历了课长、部长、总监、总经理等职位的升迁,直到2018年出任松下电器机电的首位中国籍总裁。12年的历练,让殷志明对其所属领域的未来图谱了然于胸。
早在2014履职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时,殷志明就开始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将传统的日系企业部门划分方式及称呼转换为适合中国习惯的叫法。在服务层面,则是从原有依循产品线分类的方式转变为从用户角度去划分部门,力求急速反应市场。
目前,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针对制造业企业,主要是工业4.0智能制造;二是针对汽车行业;三是针对社会设施,比如5G、安防、智能家居、交通铁路;四是消费品,如白色家电、智能音箱、手机。“因为每个行业特征不一样,研发速度不一样,市场反应要求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业务性质来区分的。应用开发以中国为主,日本总部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司有1200人,主要是应用研发和销售的前端队伍。”殷志明笃信,加速产品推出并形成研发-制造-销售的闭环极其重要。
秉承松下“造物之前先造人”的经营理念,松下一直非常注重人才、团队的培养。“我们要培养懂行业、懂产品、懂客户的人。”为了实现最理想的良性循环,爱好运动的殷志明将自身的兴趣爱好融入到团队管理。不久前,殷志明刚刚率领其团队在戈壁徒步88公里,在锻炼员工身体素质的同时,也加强了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2017年,殷志明率领的这支精锐团队所创造出的经营业绩,占据了松下在中国的半壁江山。
“中国是一个蓬勃巨大的应用市场,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望突破百亿美元大关。对我们而言加速网络化互联技术的研发,为用户提供更高速度、高精度的制造机器,是当前要务之一。我们不可能样样精通,在该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覆盖广泛的产品线、全球网络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会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把强项做到最好,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殷志明透露,松下电器机电(中国)近期的目标是2018年销售实现260亿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