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江淮汽车东流路总部,生产线已全部迁至新区
7月大暑中的合肥,黄昏时分仍散发着灼人的热气。但在江淮汽车集团东流路的总部,大楼内外静悄悄,透出丝丝清凉。听到不远处传来嘹亮的军号声,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向来访的中国工业报社社长徐金宝解释道,上下班吹军号是江淮的传统,现在虽然已到下班时间,由于总部的生产车间已全部搬迁至新的生产基地,所以在老厂区上班的员工很少了。
记者注意到,总部大院的一侧外墙,已凌空架起一座高架桥,桥上车流如梭。以前这里是合肥郊区,现在变为炙手可热的房价高地。东流路176号作为江淮汽车的老家,亲眼见证了企业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足迹——,从这里出发,生产基地在合肥、在安徽,在国内外,一个个建设起来并陆续运营;集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汽车为一体的JAC品牌,正被全球越来越多的汽车消费者所认知、所拥有。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江淮汽车作为一家具有54年历史的地方汽车国企,在改革开放40年后,终于通过自力更生打造出世界级工厂的造车实力,发展成商用车、乘用车并举,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共同发展的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启动了与德国大众和美国康明斯等国际制造巨擘的合作新篇章。
制造能力升级:从手工焊接卡车到建成世界级智能化先进工厂
江淮汽车新港基地
清晨,记者驱车来到离江淮汽车东流路总部20多公里的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港基地。在厂区大门,并没有惯常出现的物流运输车熙来攘往、人头攒动的场景,厂区内十分安静,所有车间和办公大楼均由廊桥相连,各个工序的部件通过廊桥里的传送带自动输送到车间的工位上,无须依靠大小物流车送达。
透过这片北美工厂式设计风格的建筑物外观,更令人惊叹的是其内部高度的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设施和能力,已经达到世界级智能化先进工厂的水平。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车间内部采用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用地下水循环保持室温,冬暖夏凉,真正实现了绿色制造。
安静的生产基地颇似高级办公区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两年多建设的江淮全球轻卡样板工厂已经在2017年底运行,它还是全球汽车行业为数不多的拥有高环实验跑道的生产厂区,将进一步强化江淮汽车的新产品实验验证能力;比邻而居的是江淮汽车乘用车三工厂——年产10万辆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的江淮蔚来制造基地。
全铝车身焊装线
其中,专门生产高端智能电动汽车的江淮蔚来制造基地,建有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全铝车身生产线。基地占地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设有冲压车身、涂装、总装四大工艺,及质量、试车和能源三大中心。该基地的喷涂无人化、冲压生产无人化、焊装整体自动化率达到98%,通过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了自动排产、自动能源管理、自动质量检测,满足客户定制化生产等需要。
而江淮全球轻卡样板工厂规划面积3900亩,总投资55亿元,年产整车20万台。样板工厂打造了世界轻卡行业首个智能制造平台。该平台由2条封闭式全自动化冲压线、3条全自动化焊装线、1条适应多种车型的柔性全自动化涂装线、2条全自动化总装线以及车架、前桥等轻卡关键总成生产线构成,集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等特点于一体。
智能化的全自动轻卡生产线
记者在轻卡样板工厂采访时了解到,冲压车间拥有2条先进的封闭式全自动化冲压线,以十余台冲压机器人为操作主体,包括全汽车行业领先的七轴机器人,全线封闭防尘降噪,整线切换时间小于5分钟,人员需求量降低50%。焊装车间拥有3条全自动化焊装线,配置101台机器人,自动化率可达95%,具有年产车身20万台的能力。涂装车间拥有一条智能识别、智能喷涂、适应多种车型的柔性生产线,由几十台涂胶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开门机器人联合作业,实现涂装全程自动化。总装车间全面采用无线通信识别与处理技术、物流自动化输送技术,内饰、车门线均采用SPS物料配送,驾驶室、前后桥、座椅、轮胎等模块总成实现自动输送。整车各关键部位扭力全部采用定扭工具进行拧紧,全过程记录可追溯。
行业人士熟知,江淮汽车的起家产品是轻卡,但最早的江淮轻卡却是由手工焊接而成!在江淮轻卡新港基地,不久前竖起了一座“手工焊接轻卡驾驶室”主题雕塑,生动地还原了1968年江淮汽车人手工制作第一台轻卡驾驶室的奋斗场景。
“手工焊接轻卡驾驶室”主题雕塑
1998年,江淮汽车引进两台焊接机器人并投入使用,逐渐摆脱了轻卡驾驶室完全依靠手工焊接的束缚,完成了由传统手工作业向机械自动化生产的转型。如今,经过全新规划建设的新港基地,实现了江淮轻型商用车研产销一体化运营,其整车生产能力、工艺能力、试验验证能力达到全球一流水平。今年1-7月,江淮轻卡累计销售12.2万辆,同比增长3.24%。
随着江淮轻卡累计销售即将突破300万辆大关,以及新港基地产能的逐步释放,江淮轻型商用车的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市场疆界拓宽:让JAC品牌走向世界五大洲
毋庸讳言,江淮汽车的产销量在国内车企中的排名中不属于第一梯队;但产品种类、整车出口量、市场覆盖范围等指标,多年来在同行中位列前茅,2017江淮汽车出口量位居行业第四。
整装待发的江淮出口车
作为起步于商用车的老国企,江淮汽车近十年来采用商乘并举的战略,在MPV、轿车、SUV、皮卡、轻卡、重卡、客车、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全面发力,为用户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也丰富了中国自主品牌的出口车型。在4月21日召开的第二届中国企业改革发展论坛上,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介绍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需求结构和层次上与中国市场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中国中重卡、轻卡和客车产品为沿线国家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客运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产品、服务和金融解决方案。
2017全年,江淮汽车实现出口6.5万辆,同比增长15%,位居行业第四;其中瑞风SUV以超过4万辆的海外销量,一跃而居中国SUV出口第一位次。2018年上半年,江淮汽车累计出口4.1万辆,同比增长12.4%;其中高端轻卡占比超过90%,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中国中高端轻卡出口第一的位次;皮卡和轻客、重卡出口均取得了较好增长。
目前,江淮汽车累计出口销量已突破60万辆,主要出口国家包括中东地区的伊朗、埃及,中亚的哈萨克斯坦,西南亚的孟加拉、斯里兰卡,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老挝等国。
在今年5月份举办的江淮最美卡哥大赛上,中外卡车司机为江淮汽车点赞
在越南,江淮汽车创新走出去模式,由直接产品贸易升级为合资合作。2010年3月,由江汽投资51%、越方其他股东投资49%,共同成立了JAC越南合资公司。通过在当地市场开展本地化生产、本地化销售、本地化经营,推动了企业由简单的产品输出向资本、技术和管理输出转变。
针对中国汽车出口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除了在海外建立19个KD工厂外,江淮汽车还尝试自主完成从进口、组装、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通过属地化经营的方式,江淮汽车逐渐掌握了在当地汽车市场的主导权,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技术、管理、资本及文化输出的战略转型。
江淮SUV深得海外客户青睐
截至目前,江淮汽车已经建立了覆盖南美洲、非洲、中东、东南亚、西南亚和东欧13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营销网络,并成功进入了欧洲的土耳其、意大利及北美的墨西哥等高端市场。
巴西是全球第四大汽车市场,作为最早进入巴西的中国品牌之一,江淮汽车已累计向巴西出口汽车超过8万台。截止2017年底,江淮汽车在哥伦比亚当地保有量逾24000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当地第一中国品牌。江淮汽车在墨西哥凭借瑞风S2和瑞风S3两款小型SUV,抢占家用SUV市场,被墨西哥知名的汽车专业测评频道评为“中国汽车首选品牌”,成为当地市场唯一覆盖商用车、乘用车全系列产品的中国汽车品牌。
品牌向上落地:精严质量和前瞻技术构成丰厚内涵
2018年3月初,英国品牌评估机构Brand Finance发布了《2018全球汽车品牌价值100强》,江淮汽车在入选的中国汽车品牌中位列第5。
在世界汽车品牌中,中国汽车无疑属于历史最短的品牌类别之一。江淮汽车缘起于地方性的商用车制造商,乘用车制造历史不足20年 ,在品牌传播上起步较晚。但自2015年起,江淮汽车在全球汽车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的排名不断攀升,主要得益于不断强化的产品力——商乘并举、扩大多元化市场规模;而质量和技术,成为支撑产品力的重要因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濒临倒闭绝境重新站起来的江淮汽车,始终遵循“品质为本”的企业经营理念,从前期研发到后期生产,从出厂检测到售后服务,坚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业内人士都知道,在轻卡销量前三家中,江淮汽车的价格多年来总是比同行贵一些,原因无他——相同质量比价格,相同价格比质量。质量,构成了江淮汽车品牌价值的核心要素。
2010年11月,江淮汽车获得我国质量领域最高管理奖-——全国质量奖,在自主品牌车企中率先获此大奖。
与孜孜以求生产高质量产品同时,江淮汽车更是把技术创新放在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地位。
在传统机械燃油汽车领域,江淮汽车双离合自动变速器(DCT)填补了行业空白;江淮公司研发的1.5L TGDI发动机 “先进节能汽车”关键动力连续三年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1.5L TGDI+6DCT组成的“白金传动系”,成为江淮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之一。
1.5L TGDI+6DCT组成的“白金传动系”,成为江淮汽车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撑之一
记者了解到,江淮汽车6DCT(HFC DTF630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是国家“863”项目中仅有的两个DCT项目之一,是中国自主品牌首款批量市场化的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产品,打破了合资品牌对中国汽车市场自动变速器技术的垄断。该款自动变速箱产品共申报各类专利364项,其中发明专利179项,已授权发明专利57项。
江淮汽车在DCT变速器技术开发上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15万套高水平生产加工线,形成了完整的正向开发体系,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国内变速箱行业之首。目前,江淮DCT变速器产品已广泛应用在瑞风S7、瑞风M6、瑞风A60等中高端产品上,累计实现产销近7万台,并有效覆盖旗下A0级以上所有乘用车及部分商用车产品。
汽车设计是汽车品牌价值构成的一个不可或缺因素。虽然与国外知名车企相比,江淮汽车的正向设计开发起步晚,但在国内车企中却表现出先人一步的战略眼光。江淮汽车在2015年成为汽车行业首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017年再次获此殊荣。
江淮汽车工业设计中心由合肥总部设计中心、意大利设计中心、日本设计中心三部分组成,主要负责车辆造型设计及车辆性能研发,拥有3D打印、虚拟现实系统、五轴加工中心、NVH实验室等先进软硬件设施,具备整车自主造型正向开发设计能力,累计形成并拥有各类专利1000余件。
江淮汽车日本设计中心的主设计师在工作
目前,江淮汽车工业设计中心已系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和方法,在感官质量、轻量化、自主设计、NVH、VOC/ELV,以及智能电子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支撑江淮汽车规模、效益和品牌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江淮公司新的品牌名片。作为国内最早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和销售的车企,江淮汽车经过11年迭代研发,在新能源领域目前实现了7代技术2代产品研发,系统掌握电动汽车的电池成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能量回收、驱动与制动电耦合、远程监控、电磁兼容等关键技术,特别是高比能电池包热失控安全技术在国内率先取得突破。
江淮汽车在今年北京国际车展上展出的电动汽车iEVA50最大续航达到500公里
目前,江淮汽车已完成了产品技术升级,开发了多款续航超过300公里的车型,并推出最大续航达500公里的iEVA50。今年1—7月,江淮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超2.5万辆,同比增长112%。根据相关权威数据统计,截至目前,江淮汽车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超9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超15亿公里,是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最多的品牌,并形成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正向开发能力。
一个成功的企业在制定品牌战略时,必须付诸于具体的价值提升计划。2017年初,江淮汽车提出在坚持贯彻“做强做大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大力发展新能源车”的战略方向时,以“品牌向上化、技术领先化、产品平台化、开发迭代化、制造精益化、市场国际化”为总遵循,着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江淮汽车品牌竞争力的源头——江淮汽车技术中心
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在谈到如何量化品牌向上的指标时说,江淮汽车的高端车产品要有一定规模,稳健拓展国际市场。无疑,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将继续成为江淮汽车品牌提升计划的重头戏。
江淮大众携手:开创对外合作新模式
直到2017年初,江淮汽车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流车企中,唯一一家没有整车合资企业的汽车制造商。这一局面在2017年6月1日被打破了!这一天,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于德国柏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一年后,也是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2018年7月9日,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及西雅特在德国柏林签署谅解备忘录,三方将共同成立一座研发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车型、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配套的零部件和核心技术。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安进谈到双方合作的意义时表示,对江淮汽车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具有重要作用,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有利于促进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聚整合全球开放创新资源,实现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优势互动,形成产业技术持续供给能力。
江淮大众首款车型——纯电动SOL(思皓)E20X在今年4月发布
目前,江淮大众合资项目进展顺利。2017年12月22日,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注册资本二十亿元人民币;2018年4月24日,江淮大众发布全新品牌——SOL(思皓),并亮相该品牌的首款车型SOL(思皓)E20X。这是一款纯电动A0级SUV车型,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超过300公里。
江淮大众项目自公布以来,备受行业关注,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在华合资车企同一品牌不得超过两家的规定,而且业内也充斥着双方实力不对等的质疑。
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一个观点。他认为,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平台,中国的自主品牌、市场都已经成长和成熟,以往那种用别人的品牌、别人的部件组装整车的合资项目,不适应当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
王东生在解读江淮大众合资项目的特点时,指出这是一个进入新时代的全新合资模式——双方共同拥有公司的品牌,面向全球市场共同开发技术,共同打造制造平台。他认为,这样一种全新的合资模式,是汽车行业在改革开放40年后取得的巨大成就。
日前,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汽车产业的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在汽车产业国内国外的竞争都步入白热化阶段的背景下,一定要加强价值链资源的优势互补、整合和利用,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都要在创新开放合作中寻找共赢之路。而江淮与大众的合作,完美地体现了资源共享、能力互补和优势互动的后合资时代的特点。根据该谅解备忘录,江淮汽车、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西雅特品牌三方将共同成立一座研发中心,开发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电动汽车车型、车联网及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配套的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新的研发中心计划将在2021年正式建成。此外,江淮大众将基于三方各自的技术储备,研发一款具有竞争力的纯电动汽车平台。新的平台将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为全球及中国客户提供更广泛的产品选择。
从合作内容可以看出,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前瞻性布局及其在国内外商乘市场的品牌全覆盖,对大众的合作意愿产生了利好影响。
今年5月,美国康明斯公司与江淮汽车正式签署成立合资公司协议
几乎与江淮大众项目推进的同时,2018年5月11日,全球最大的独立大马力发动机供应商——美国康明斯公司,与江淮汽车正式签署协议,成立50:50的合资公司。康明斯集团副总裁曹思德作为著名的中国通,他是这样评价此次合作的意义:“江淮汽车是最受尊敬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之一,我们在价值观和很多理念上高度一致,都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每一个领域都矢志追求卓越。通过强化合作,我们将集中精力,着眼现在和未来,为客户提供高质量、节油环保的优质产品。” 而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也有同样的共识:“江淮汽车专业的市场经验与康明斯世界级动力技术和传动系统的卓越能力有机结合,将为新框架下合资公司走向成功提供有力保障。”对于与出口汽车居全国第四的江淮汽车合作,康明斯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其开发的轻、中、重型发动机可以广泛配装于江淮汽车的不同车型,应用于国内及海外市场。在为市场提供满足国五排放发动机产品的同时,合资企业将打造适合市场需求的国六动力解决方案。
江淮汽车不仅在对外资合作上坚持互惠共赢的理念,在对内资的开放中也同样贯彻了这一原则。2016年4月8日,江淮汽车与蔚来对外发布了《江淮汽车关于与蔚来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股票复牌的公告》。根据公告,双方联合打造一座具备全铝车身、自动化、高端制造等能力的现代化工厂。首批合作车型 ES8 已于2018年4月在新工厂顺利下线。
工信部部长苗圩参观江淮乘用车第三乘用车厂
对于江淮与造车新势力——蔚来的合作,各种议论和质疑声音至今不绝于耳。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向记者表示,把江淮与未来的合作简单归类为代工模式,其实是在传统的思维定式下得出的结论。江淮与蔚来的合作意义不止于代工的概念,对于江淮来说,希望通过合作实现传统汽车与互联网经济的深度融合,共同开发智能化、网联化汽车。据悉,江淮蔚来项目运行后,江淮汽车董事长安进不但要求公司管理人员关注蔚来APP,并决定在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开办了智能网联汽车研究院。
江淮汽车年产十万辆高端新能源乘用车制造基地
王东生认为,江淮汽车与蔚来通过合作,双方都获益匪浅:江淮更理解互联网造车的精髓,变传统的客户思维为用户思维;而造车新势力则对传统汽车企业的管理流程、制造流程有了完整的认识。
企业之魂永继 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坚持新红军精神
江淮汽车历史最早可溯源到1958年大跃进时期。当时几位参加兴修水利的工人,在任务完成后留下来,成立了一家汽车修理厂。1964年5月20日,第一代江淮人白手起家,创建了巢湖汽车配件厂(江淮汽车的前身),并于1968年4月生产出第一辆“江淮牌”载货汽车,书写了安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的历史,开始了江淮汽车第一次创业的历程。
第一辆“江淮牌”载货汽车
上世纪90年代初,江淮汽车经受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之痛:全厂职工3000人,仅生产900多辆车 ,企业经营困难,以卖苍蝇拍、缝纫机为生。当时江淮汽车想投靠某大型央企集团,但对方以工厂规模太小而拒绝了。江淮人痛定思痛,知耻而后勇,决意靠自己与命运抗争,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江淮汽车在原董事长左延安的带领下,以客车专用底盘开发为发端,推动轻卡成功换型、瑞风商务车上马、进军乘用车领域,开启了第二次创业,实现了由单一的商用车厂向商乘并举的综合型企业转变,完成了从小到大的伟大转变。此时,曾不屑收购江淮的一些地方车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已被冲得无影无踪。
江淮产品线之丰富在国内车企中少有
2012年底,曾亲自拎锤手工敲出第一台江淮客车底盘的安进,接任江淮汽车董事长,启动了江淮汽车的第三次创业,重点解决自主品牌由弱到强的问题,开启了由传统汽车企业向先进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并举的现代化汽车集团转型。
2006年,江淮汽车万人誓师,隆重发布新红军宣言和《JAC宪章》
一路走来,对于无政策、无人才、无资金资源的地方国企——江淮汽车来说,是什么精神支撑企业艰难创造了半个多世纪的辉煌历史?安进董事长曾在江淮汽车建厂54周年之际总结道:“我们的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就是新红军精神。这是我们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总结出来的,是我们的魂,是我们的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忘,要一以贯之地继承和坚持。”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安进在回顾江淮成长历程时表示,江淮汽车的核心精神就是:抗争!江淮汽车的特质是什么?就是忍辱负重的底盘精神,背负着巨大的责任,而不能享受外表的荣光。江淮汽车只能怀揣梦想、脚踏实地、专注坚守,才有可能把制造水平做上去。
在今年江淮汽车成立 54周年纪念日上,新一代江淮人接过“新红军”的旗帜,担负起企业发展的重任
为了把江淮人的新红军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每年企业新入职员工都要接受军训教育,宣誓成为江淮汽车“新红军”一员。在2018届新入职员工培训大会上,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做的一场新红军精神报告,深深感动了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年青人。王书记告诉记者,江淮汽车在东流路的总部虽然地价诱人,但公司不会卖出,将来可能规划成工业博物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江淮艰苦卓绝的奋斗历史,见证自主品牌的基业长青。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