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时代高光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全球汽车产业变革加剧 智能制造水平亟待提高
发表时间:2018-11-26 17:12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明
实习记者
沈新竹
生产方式发生深度变革 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
师建华指出,新形势下世界汽车产品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的方向发展。汽车正在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乘员、车辆、货物、运营平台,与基础设施等实现智能互联和数据共享。生产方式向充分互联协作的智能制造体系演进,研发制造效率大幅提升,个性化定制生产将成为趋势。
当前,互联网与汽车的深度融合,使得安全驾乘、便捷出行、移动办公、本地服务、娱乐休闲等需求充分释放,用户体验成为影响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社交圈对消费的导向作用逐渐增强,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特征日趋明显,老龄化和新生代用户比例持续提升,共享出行、个性化服务成为主要方向。
从全球来看,汽车发达国家纷纷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和融合发展。发展中国家积极承接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进程提速。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互联网等新科技企业大举进入汽车行业。传统和新兴企业竞合交融发展,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发生深刻变化,全球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重塑。
师建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及关联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推动消费结构升级、转变生活方式、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汽车相关产业税收占全国税收比、从业人员占全国城镇就业人数比、汽车销售占全国商品零售额比均连续多年超过10%。
从2000年起,我国汽车产业开始飞速发展,目前已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显著增强,节能减排效果显著,产品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也得到了迅速成长,国际化水平逐步提升。近年来,中国品牌汽车在SUV和商用车等细分市场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市场位居全球第一。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汽车销量达2888万辆,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大幅提高。
师建华表示,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低速平稳增长、竞争加剧的新常态,作为全球第一产销大国,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由大到强的关键发展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变革;新需求改变商业模式;制造型企业向制造加服务型企业转变等等。中国自主品牌企业需要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为突破口,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行业内外协同创新,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
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汽车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亟待提高
师建华认为,在世界汽车产业产生改变的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诸多的市场挑战。
在汽车智能制造技术方面,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日本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虽然在各个环节都有企业从事相关技术开发和产品制造,但仍有待加强,尤其工厂自动化硬件产品,尚不能为汽车制造企业提供完整的支撑。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汽车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根本。如何兴利除弊,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尽快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智造”,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重要的任务。
当前,新的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期,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最终找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短期内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的干扰;如网约车领域亏损期超过三年,分时租赁领域亏损期超过四年。
师建华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汽车合资股比放开、关税降低、金融开放等政策,将使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形态发生深度改变,并重塑产业格局。竞争主体将进一步多元化,或将出现“外资品牌独资企业”“外资品牌+科技型企业”“外资品牌+互联网企业”等多种竞争主体。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中国品牌汽车面临产业多元化的挑战。
现阶段,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市场对于电池技术、充电不便、价格及续驶里程的焦虑,仍然是制约大部分消费者选择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因素。而在未来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将极其残酷。截至目前,已有16家新企业拿到了国家发改委资质。2017年,全国新投入整车项目累计达到91个,21个省宣布了新能源项目,投资规模达到5283亿元。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2020年超过2000万辆,是国家规划设定目标的10倍。
对此,师建华建议,我国汽车产业应加快推进装配智能化技术研发,实现装配自动化和柔性化,缩短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提高制造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降低制造环节、物流环节的成本,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模式转变。
同时,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等产业的融合与创新发展,零部件企业加强与整车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产业的创新和深度合作。建设汽车和相关行业共享的技术平台、研发平台和测试平台,贯通技术链和创新链。
坚持创新驱动,在“新四化”背景下,加强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一批支撑长远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积极探索新领域新模式,顺应趋势,及时调整企业策略和发展方向,打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
此外,相关企业要树立品牌意识,积极走向国际市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国内企业到境外投资,提升国际合作能力;企业应树立品牌意识,抓住“一带一路”机遇,逐步开拓国外汽车市场;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法规制定,重点加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新型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标准法规协调。
日前,第十四届“中国机械工业百强、汽车工业三十强企业信息发布会”在山东临沂市召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在会上指出,当前全球汽车产业产品形态和生产方式正在发生深度变革,新兴需求和商业模式加速涌现、产业格局和生态体系深刻调整。为此,相关企业应当加快制造升级,实现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