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拆解长安CS75 见证国产汽车的真工实料

发表时间:2018-07-25 09:5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7月20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在位于北京经济开发区的拆车坊直播间现场,见证了一辆新CS75被彻底解体。拆解现场,资深汽车媒体人蓝河和拆车专家郭磊,针对新CS75的拆解表现进行了精彩点评。

  据了解,新CS75采用了长安旗下HEEAB高刚度吸能构架式车身,通过科学合理的结构来分散和吸收事故中产生的碰撞能量,最大限度减少乘员舱变形程度,保障乘员生存空间。

  新CS75前部防护结构主要包括前防撞梁、吸能盒和车身纵梁等,另外在车头前端下方,还设置了水箱下部框架及复合式全框前副车架,这对于提升车辆前端溃缩区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来说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当车辆前部遭遇撞击时,上方的碰撞能量由“凹”字造型、闭合结构的金属材质前防撞梁接收下来,并迅速向左右两侧吸能盒传递。碰撞能量在吸能盒的溃缩中被吸收了很大一部分,未吸收尽的碰撞能量继续向后,也就是向车身纵梁继续传递,便于进一步被吸收和分散传递。

  CS75吸能盒同样为金属材质,整体为闭合筒身形式,筒身上下两侧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在其溃缩吸收碰撞能量时,不但会朝着设计的方向变形,并且还能有效将剩余碰撞能量引导至预定的方向。

  吸能盒后端为车身纵梁,车身纵梁前段同样设置了溃缩引导褶皱,车身纵梁后段则冲压出沿车身前后方向的纵向凹槽,以提高强度,便于吸收和分散更多碰撞能量,减少车身A柱变形程度,降低车内乘员伤害。

  新CS75在翼子板内部还设置了一条位置偏上的纵梁,该结构在前部撞击是也能起到有效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A柱变形风险,并且为了获得更好的轻量化效果,该纵梁钢板中留出了很多减重孔,另外就是在纵梁末端设置了纵向加强凹槽,以提高纵梁末端强度,这样有利于将溃缩吸能控制在纵梁前半段,后半段则有效分散剩余碰撞能量到A柱、车门相关结构及下方门槛梁等部位的车身骨架上。

  新CS75后部防护主要包括防撞梁,安装支架及车身后纵梁等。在遭遇后部追尾事故时,其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的原理和前防护结构相似。

  一般来说,一台安全车身前后两端设置了“较软”的溃缩缓冲区,从设计角度而言,希望大部分碰撞能量通过溃缩区组件及骨架的溃缩变形来吸收,并将剩余碰撞能量沿车身骨架传递和分散。

  乘员舱是安全车身中最为牢固的部位,前后两端设置的溃缩缓冲区则是通过牺牲自身来服务乘员舱安全的。

 

 

  新CS75前车门为拼接形式,车门内部下方斜置了管型防撞梁,内部上方横置了帽型加强筋,局部钢板还黏贴了止震贴,避免行驶中产生振动导致噪音。管型防撞梁是常见的车门内部防护杠形式之一,该结构既能协助车身ABC柱,车顶梁和门槛梁来构成侧面防护骨架,还能在遭遇前部撞击时分散部分传递到乘员舱前端框架的碰撞能量,同样有利于减少乘员舱变形,保障乘员生存空间。

 

 

  另外,在车门壳体内部钢板上常见开出的大面积维修孔,这种维修孔需要密封处理,常见密封材料有塑料衬布,海绵衬布等材质,也有一些车型采用塑胶衬板来密封,也有部分车型车门壳内板能整体拿下,这种形式的内壳衬板常见工程塑料和金属材质。车门内衬板内部通常会设置吸音材料,来减少外界噪音的导入,提升车辆NVH性能,长安新CS75前后车门内衬板上设置了大面积原生材料白色衬棉。

  通过这次拆解,长安新CS75内在的“新”技术,“新”工艺品质,“新”特点等诸多新方面完全展现给了公众,再加上新CS75拥有的丰富配置和功能带来的高性价比,由此看来,新CS75的确是国内车市10万价位中绝对值得考虑的一款高品SUV。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