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CES Asia2018在上海拉开帷幕。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持续发力的臻迪(PowerVision)获得“创新奖”,再次吸引了行业的目光和关注。不仅如此,臻迪的产品一直备受CES官方的肯定。在今年1月9日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CES 2018上,臻迪新品PowerDolphin小海豚水上机器人就曾斩获CES2018“Best Cool Tech”奖项。臻迪公司创始人兼CEO郑卫锋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CES获奖只是一个结果,这背后是臻迪(PowerVision)多年来技术的积累。据了解,臻迪集团拥有超过数百个专利,横跨15-18个专业壁垒来突破技术难点,可根据战略方向和用户需求去组合技术迭代产品。
坚持自主研发,重视专利布局,将用户体验和创新做到极致
互联网的兴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着商业的变革。如今,人们常常用“独角兽企业”来形容发展前途大好的初创企业。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横跨空中、水下量产的无人机公司,臻迪已完成三轮融资,估值达到82亿,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
虽然公司已经盈利,但郑卫锋坚持贝索斯的“自由现金流”理论,不断将资本投入到新的自主研发中,势必将用户体验和创新做到极致。他认为,所谓的“独角兽”不仅仅只是坐拥多少资金,而是一个品类的积累,要想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需要经历3-5年技术壁垒的突破和磨练才可以。
臻迪(PowerVision)以工业级无人机起家,率先切入消费级水下无人机的蓝海市场。如今,已完成从研发到供应链整合、工程生产、质控以及市场渠道整合的整体流程建设。产品涉及“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领域的臻迪,除了斩获大奖的满足水上和水下拍摄的PowerDolphin小海豚外,此前发布的PowerEgg小巨蛋和能实现可视化钓鱼的PowerRay小海鳐等也都受到国内外媒体和用户的诸多关注。
对此,郑卫锋解释道:“臻迪是一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机器人公司,相比于因技术壁垒难攻克、自主研发成本高而相继倒下的上千家机器人科技公司,臻迪多年来经历过诸多的‘雷’和‘坑’,而这些都是想成为一家‘独角兽’公司的必经之路。”
据了解,臻迪在全球拥有260多项产品专利获权,旗下产品融合导航控制、相机、云台、声呐、、电机、螺旋桨、图像识别、视觉等多种技术,每一个产品都是背后这些技术组合的过程。在这之中,臻迪自主研发的水下地形绘制专利,也势必将带来一场技术革命,或将颠覆全球航海领域的发展模式。
而在郑卫锋看来,之所以臻迪可以做到,而巨头公司却很难做到这种发展模式,是由于巨头重组公司架构流程极其复杂和漫长,要解决内部矛盾,成本极其高。
解决技术难点黑科技需“跨界+整合”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发布的公告预测,2018年全球机器人和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1031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2.1%。
在采访中,郑卫锋强调,“臻迪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机器人公司。AI的前提首先是安全,所有科技产品对人类的安全性必须是99.999999%以上才能上市。”
针对目前AI现状,郑卫锋指出,所有技术发展都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都会遇到瓶颈期。一旦突破拐点就将进入成熟的应用时期,AI就需要攻破语音识别、自动驾驶以及图像、人脸识别在内的三大技术难点。
目前人工智能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依靠精准算法为核心,无论是天上飞的无人机还是水下游的机器人,臻迪(PowerVision)产品均涉及到人工智能的相关算法。未来,在经历技术升级以及算法的不断迭代后,无人机与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都将面临从自动化到计算能力双迭代的过程。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也好、机器人也好,都在不断地跨界,通过各个学科成熟集成。“黑科技就是跨界整合,横跨人工智能、机器人、相机等一系列行业。”郑卫锋告诉记者,“好的产品会让用户体验良好,而这些背后需要技术去支撑,黑科技是最新技术的全面应用,将其缩小到垂直领域才是更好的应用。未来,人工智能将面临自动化、无人化、机器人化三大趋势,解决易用性、便携性、安全性三大痛点,而臻迪(PowerVision)势必要将用户体验和创新做到极致,要让用户抛掉说明书。”
在这种逻辑思考下,臻迪(PowerVision)目前已经完成技术平台积累,剩下的就是将这些技术组合,针对用户痛点,开辟新品类,解决用户需求,通过“跨界+整合”来不断完成产品迭代,创造能够给人们提供方便的新工具。据悉,臻迪(PowerVision)正探索一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能够延伸人们能力的路,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不妨期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