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新营销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结构性产能过剩 动力电池产业需协同发展
发表时间:2018-06-29 14:1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杨明
6月27日,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中国(青海)锂产业与动力电池国际高峰论坛”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
本次论坛重点围绕动力电池与上游材料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整车企业的协同发展、动力电池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在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针对产业协调发展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代表百人会发布了《锂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
青海省副省长兼省国资委主任王黎明在致辞中表示,目前锂电产业作为青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展示出青海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亮丽名片,青海省将进一步加快推进锂资源大省向锂资源强省转变。本次论坛邀请到了国内外锂产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以全球化的视野、专业化的水准,围绕锂产业进行前瞻性的研讨、交流,必将对推动锂产业在青海、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动力电池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
当前,电动汽车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动力电池的进步成就了今天的电动汽车,也影响着未来电动汽车市场化步伐。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市场比翼齐飞,但与此同时,我国动力电池市场出现供应紧张和产能过剩并存的现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产能已经超过了200GWh,但总体产能利用率却只有40%,市场两极分化非常明显,高端优质产能供应不足,低端产能订货不足,生产经营困难,呈现出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黄世霖预测,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可能会延续到2020年以后。
论坛上,陈清泰呼吁:中国要掌握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创造核心技术。“电池技术正处在快速发展过程之中,它已经成为主要国家竞争力的一个焦点。这里既充满机会,也面临巨大挑战。拼生产规模只是浅层次的竞争,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地位最重要的是掌握核心技术,而且有能力不断创造核心技术。因此电池企业必须要以全球的视野生产一代、开发一代、预研一代,确保始终站在世界的前沿。”
战略规划和挖掘新材料以应对、摆脱瓶颈制约
近年来,在动力电池与上游材料的发展方面,锂电池生产所需的锂、钴等上游材料价格上涨迅猛,重要因素是动力电池市场的大幅增长,锂、钴等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动力型锂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39.1GWh,占锂电行业总体规模约50%。其中汽车动力电池的出货量达到了38GWh,占全球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的65.4%。预计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发展,锂电池的产销规模还会进一步扩大,这同时也带来对锂、钴等资源的巨大需求。
摆在眼前的严峻事实是,全球锂、钴、镍资源正在呈现出寡头垄断的特征。尽管中国锂资源丰富,但禀赋不佳,利用率相对较低,而镍、钴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从长期来看存在着资源安全的风险。近年来,锂、钴等上游材料的价格迅速上涨,而车企因为购置补贴的退坡需要转移成本,这就使电池企业面临着双重压力。对此,张永伟在解读《锂电池产业发展白皮书(2018)》时着重指出,我国相关部门应从战略上及早规划上游资源问题。
陈清泰则建议,国家应该制定中长期资源发展规划,把锂、镍、钴等作为战略资源,加强资源的勘察、评价、开采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加强市场监管,引导价格理性回归,鼓励企业在全球布局上游资源,以防上游资源垄断导致的发展问题。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认为,相关方面既要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等技术水平,也要不断挖掘新的电池材料,摆脱瓶颈制约。他预测,未来10年动力电仍将以三元电池为主,同时向高镍和新体系电池方向发展。
产业和企业需进一步加强协同发展
动力电池全球化竞争正变得日益激烈,中国企业将逐步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展,而日韩企业也将进一步向中国市场发力,中国将成为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
在论坛上,韩国SK Innovation电池事业本部长姜相焄表示,该公司正积极在华进行产能及研发投资,打造具备价格优势的电池。他说,“我相信,这些努力终会转换为中国所有合作伙伴的协同发展。这也是SK从不以外来企业自居,立足成为中国本土企业的信念。”
未来,市场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数据显示,中国动力电池配套企业已经从2015年的大约150家降到2017年的100家左右,1/3的企业已经被淘汰出局。从企业关系来看,电池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关系已经不仅是纯粹的供需关系,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更深层次的战略合作。
浙江电咖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亮认为,应让动力电池生产商从前端介入与整车厂共同参与研发设计,让电池生产商充分了解主机厂的配套需求;整车企业需要抛开整车厂与供应商的固有关系,转而成为密切配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电池技术的迭代与进化。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林密指出,从主机厂的角度来说,作为一个新兴企业,云度也在积极思考怎样应对即将到来的无补贴时代,以及在全球市场进行布局,这些都需要整车企业与电池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
会上,在产业和企业协同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观点,是多名演讲嘉宾的一致呼声。动力电池是一个高技术新兴产业,该领域的创新发展涉及到诸多交叉学科和产业的协同与合作,只强调动力电池单个主体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产业的需要。电池企业应该提升对产业链的整合能力,通过战略合作、联盟合作和合资等多种方式与研发机构、核心材料、整车回收和梯次利用等企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和协同,保障我国动力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形成越来越强的国际竞争力,方可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