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新营销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应尽快放开高速公路自动驾驶实验
发表时间:2018-06-15 14:26
分享到:
董扬
4月12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印发《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时间已过去三个月,但是自动驾驶L1、L2级研究开发急需的高速公路测试仍未开放。
仔细阅读《规范》,通篇未发现任何字句禁止高速公路测试,但是在实际申请中就是得不到批准。原因大概如下:
首先是《道路交通法》不允许高速公路进行试车试验,而《规范》的法律地位低于《道路交通法》。三部委在制定《规范》时很清楚这一点,因此对于高速公路测试采取了回避的方法,并没有如行业、企业所希望的那样,提及高速公路测试,留有《道路交通法》修订后即可测试的余地。然而对于《道路交通法》的修订,也并没有实际开始。因此实际结果是,虽然《规范》并不禁止在高速公路测试,但是实际上仍然行不通。
当企业向有关政府部门官员咨询时,得到的答复是,可以向地方政府申请,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规范》批准后组织实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没有任何地方政府敢于批准高速公路测试。
但是,对于自动驾驶汽车上路测试,汽车工业发达国家却进展很快。日本全境,包括高速公路和普通道路,都可以经过申请上路测试;美国大部分州可以上路测试,包括高速公路;北欧部分国家和德国,也有相当的道路可以上路测试。由此可见,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测试的政策方面,落后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我国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法律法规之间不够配套、鼓励创新的法律指向不够明显外,还有以下认识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对自动驾驶的技术发展规律认识不清。一是没有认识到自动驾驶技术,对于道路实验的要求更加迫切。与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平顺性、可靠性等其它性能不同,自动驾驶技术更加依赖于直接的道路实验。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多跑实际路面,因为每一车型的开发,路试几十万公里是很平常的,企业希望有机会尽量多的进行实际路试;二是没有认识到高速公路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对于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一方面高速公路路况单一、划线清晰,是自动驾驶技术易于首先应用的重要场景。另一方面,高速公路情景单一枯燥、易于疲劳,更需要自动驾驶。因此,首先发展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技术,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次是没有意识到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对于中国品牌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面对我国自动驾驶技术上路测试的法规不完善情况,不同企业大体上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某外国企业,不让上路测试就不试,或稍微偷偷试一点,直接把在国外的自动驾驶技术拿来用;第二种是合资企业,急切地申请政府开放道路测试,特别是高速公路测试。希望尽快通过在中国的道路测试,把在国外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到中国市场,提高自己的产品竞争力。笔者无意批评谁,但想提醒消费者,按传统造车企业理念,须尽量把新技术试验到万无一失,才能交给用户,让用户放心使用;第三种是中国品牌企业,虽然也希望能够尽快开放道路测试,包括高速公路测试,但是对政府有更多的信任和更耐心的等待。在此,笔者特别想指出的是,真正最迫切需要开放道路测试、包括高速公路测试的是中国品牌企业,因为中国品牌企业技术相对落后,技术积累更少,更需要尽快开展实验,尽快发展技术。
一般而言,我国有制度优越性,政府决策快,推动力度大,所以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在促进创新方面,光有决心和态度还不够,还需要多部门协调,还需要法律政策之间的配合,还需要细节的落地。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为例,如果不是马凯副总理亲力亲为,七次实地调研,八次召集各部门和地方政府座谈,直接解决了部门之间配合、政策之间搭接和实际落地的大量问题,是不可能有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的。
(文章源自《董扬汽车视点》,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