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许广彬:构筑生态圈 打造中国云力量

发表时间:2018-11-26 15:21
分享到:

    “不排除有很多公司是‘拿来主义’,我也不认为他们这样做一定就是错的。但是,我们的愿景,是要做自主、安全、可控的中国云,即使在前行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比别人苦一点、累一点,但回报一定是好的,一定是让客户满意的。

  

—华云数据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广彬 

  

由“公”转“私”

  1998年至2007年,许广彬一直从事数据中心(IDC)业务。2006年,Google 提出云计算的概念后,让他起了进军云计算领域的念头: 

  “2007年,中国对云计算还不是很了解,对云计算产品还是持有很怀疑的态度。后来,看到云计算会对互联网用户的成本大幅降低,我认为中国未来势必也会全面往云上面去发展,2010年就到厦门成立了华云数据公司。” 

  2010年到2013年,华云数据没有任何融资,许广彬拿着卖掉IDC公司的两千多万做前期的研发、设备的购买、薪资的发放等。2013年,华云数据吸引来了第一波投资人,使得华云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然而,并没有“享受”太长安逸的时光,2015年,华云数据迎来了生涯中的重大转折: 

  “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阿里、腾讯、金山都已经进入了公有云市场。平台型公司,可能会采用像滴滴的打车模式、补贴模式,来吸引大量的用户。如果我们再继续做公有云,可能就会死掉。公有云到今天为止已经是一片红海,甚至是血海。我们必须转型,如何在这些平台公司之外,寻找一片蓝海。”许广彬说道。 

  2014年底至2015年初,华云数据由公有云转向私有云市场。 

  许广彬说:“当时市场并不认同私有云的概念,大家说私有云就是一个伪命题,是一个概念,在中国是落不了地的,因为在美国,包括FBI都会把它的数据、语音放在亚马逊。但是,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环境,有很多大型的国企、央企,它们买了很多的IT设备,如果他们上公有云,就意味着这些设备要砸掉。 ” 

  华云数据在转向私有云后做了大量的积累和开发,能够针对异购的IT环境,给用户提供一站式的调度平台。给客户带来的最大价值不是降低成本,而是向下管理了大量的IT基础设施,向上接管了大量的应用软件,从而提高了业务的连续性和安全性。 

  2017年6月,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强调了中国境内网络运营者对所收集到的个人信息所应承担的保护责任和违规处罚措施。国家、企业、个人都意识到网络数据安全的重要性。 

  “比如说地铁,是一个对业务连续性要求特别高的行业,每秒钟都在运行。如果把它放在公有云上,上面的用户不仅有地铁,还有做游戏的客户、做APP的客户,这些客户可能会招致黑客的攻击、网络的颤抖以及其他网络灾害,极有可能造成地铁的停运,甚至是车毁人亡。对于这种高连续性的企业,一定会选择私有云服务。” 

  华云数据与Gartner去年合作的白皮书《如何打造安全可控的云平台》中指出,在企业IT基础设施云化、社交化和大数据化的趋势下,以及中国“互联网+”大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有望成为最主要的私有云市场之一。 

  “私有云的安全性、业务的连续性、利旧性,让很多的大型企业,甚至政府、国防,都选择了私有云。一路走来,华云覆盖了国防、公共安全、教育、医疗、轨道交通等十多个行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许广彬告诉我们。  

  

“混合云”的实践者 

  互联网时代,一直有人不断前行。华云经历了从公有云转型到私有云后,又开始布局混合云。 

  许广彬说:“私有云连续性好、安全性好,但它需要投入的成本要比公有云高。有一些冷数据,如一些不必要的视频,只有在需要的时候才会被翻阅,这些冷数据其实是可以通过混合云的架构放在远端,成本就会降低。” 

  2016年华云数据与国际知名IT厂商VMware合作,共同宣布完成华云自有T4级数据中心——前海云数据中心的VCPP节点部署。基于双方的合作,VMware用户可根据其业务需求将工作荷载和数据迁移到华云公有云上,以降低企业IT成本,提高灵活性和效率,并推动其业务数字化转型。由此,VMware服务提供商可提供混合云服务,从而帮助客户借助内部正在使用的VMware产品和工具将其本地部署的数据中心快速无缝地拓展至云端。 

  “VCPP就是基于VMware技术的一个混合云架构的产品,比如银行有一个基于VMware的虚拟化平台,它有一个短期,大概2个月的时间需要去处理的一些数据,放在混合架构的云上进行计算处理,成本是比较低的。如果是去买一堆IT设备加上云,只运行2个月,成本无疑是很高的。所以,混合云对用户有非常大的价值。” 

  目前,华云数据是VCPP混合云架构在中国是最主要的落地服务商。许广彬说华云数据是混合云的实践者:“实践者,是因为我们落地了,我们实实在在给用户提供这种服务,并不是在讲概念,或者说个技术是多么的领先。 ” 

  

超融合”上市  

  除了已有的私有云、混合云、大数据服务、公有云、IDC转云等“传统”云计算产品和解决方案外,华云数据企业级超融合产品于今年4月份正式上市。这款“双技术栈”的企业级超融合产品线,包含了三条产品线: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华云企业级超融合产品H2CI™;基于战略合作伙伴VMware的企业级产品vSAN打造的超融合产品线VMware-vSAN ReadyNode™企业级超融合架构,以及企业用户混合云场景下的VMware Cloud Foundation™企业级混合云超融合架构产品解决方案。 

  H2CI™在服务器硬件上选择了当前性能最优的Intel® Purley平台,并在此基础之上融合了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以及华云数据独具特色的云管理平台,从而形成了开箱即云的IT基础设施平台,主要应用在私有云场景,帮助企业用户快速向云演进;vSAN企业级超融合产品原生融入市场领先的Hypervisor,能够与VMware vSphere以及整个VMware产品体系无缝集成,提供企业级的软件定义存储平台;VCF企业级混合云超融合架构产品可以为用户提供混合云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将更多应用和工作负载迁移到华云公有云,搭建混合云平台。 

  “用户对于新技术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如开箱即云,如果客户自己去买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是一个很烦杂的事情。我们的超融合产品里面包含了云计算管理平台、存储、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等,就可以让你在一个设备里实现了你对云的所有的要求。开箱即云,这是华云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布局。”许广彬说道。 

  同时,华云数据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不断融入新兴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颠覆性技术,围绕行业应用特点,加大研发投入。作为一家技术驱动的企业,华云的研发人员占比高达70%。 

  许广彬说:“人工智能也是华云在未来两年的一个重要布局。我们要和上海的一家医院来合作,是关于脑梗中的一个细分病种——急梗的前期筛查。急梗从发现到死亡只有2个多小时,靠有经验的医师去诊断病人其准确率只有35%。加入人工智能后,准确率可以达到70%以上,并且只需要4分钟就可以诊断出来,大大缩短了脑CT4个小时出结果的时间。”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华云还在打造一个强大的中国云生态圈,这个生态圈融合了VMware、广达、Intel、Citrix、Veeam、SevOne、XSKY、锐捷、上海仪电、NEXIFY等多家国内外知名IT厂商、开源社区技术领先伙伴及区域和行业服务伙伴。 

  “我们经历了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所有生命周期,云计算不是一家公司就能做的,我们需要像VMware、Intel这样的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中国云的力量。”许广彬告诉我们。 

  

许广彬 

  中国互联网协会顾问、中国电子学会数据中心俱乐部副主席、中国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特邀顾问,曾获2007年度中国互联网创新人物、CCTV商界风云人物、2014年度云计算行业突出贡献人物、2015年互联网十大未来人物、2016年度云计算行业最具社会影响力人物奖等。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