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很快就要到了。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它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随着这一日期的临近,整个客车行业笼罩在两种氛围之中,一种是焦虑不安,一种是从容淡定。那么,焦虑来源于哪里,淡定又缘何呢?
2018年2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在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门槛要求的同时,合理降低新能源客车等车型的补贴标准。为避免“一刀切”,该《通知》设立了过渡期,即: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
该政策的出台,给新能源客车产业链带来了降本与提效的双重压力,引导新能源客车回归技术创新和产品优秀的本源,鼓励技术水平高、安全可靠的产品推广应用。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从几年前国内新能源客车产品寥寥无几,到如今各大车企新能源产品百花齐放,中国做到了让世界刮目相看。截止到2017年年底,我国累计推广的新能源汽车总量已经超过了180万辆,仅2017年产销量就接近80万辆,同比增长50%以上。在新能源客车方面,我国新能源客车已经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充电桩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到2017年年底,我国建成的公用桩已经超过了70万个。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市场的变化,整个新能源汽车生态链的构建与完善,离不开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当新能源车发展至一定规模,学会了“自己走路”,政策就必须“狠心放手”,让它去经历风雨,方能见到彩虹。虽然,每次补贴退坡都会造成市场的短暂“忙乱”,部分企业会觉得“压力山大”,有的企业甚至可能“一蹶不振”。但长久来看,补贴退坡是必然,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阵痛。表面上看,新能源客车赛道在变窄,实则是逼迫行业优胜劣汰,加速优秀企业的发展步伐。
该来的总会来。面对该来的,焦虑显然没用。作为中国客车业和新能源客车年销量“双料冠军”的宇通,明显更淡定、更从容。这离不开宇通自觉、自律与自强的能力,其始终坚持用最领先的技术、最优秀的产品,不断突破技术瓶颈,引领新能源客车行业不断完成蜕变和突破。
(王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