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创新和创业相连一体、共生共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全国开启了一个迎接昨天,构建今天,孵化明天的“双创时代”。
据了解,到2016年,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500多家,每14个人当中就有一个创新创业者,江苏已成为“双创”活力最强、氛围最浓厚的地区之一。而南京江宁区主要科技指标均列全市各区首位、全省前列,建有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和产业基地8个,区域孵化能力居全国第11位,江苏第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0件,先后被认定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已成为苏南板块中较为活跃的改革试验区。
创业之路不孤独
为让创客们来江宁创业不孤独、有“娘家”。今年江宁又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长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的若干政策措施》(即区“28条”), 以江宁开发区、高新园为核心版块,规划建设江宁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集聚苏州博济、材智汇等众创空间、孵化器73家,获批认定全省首批科技服务特色基地,正在争创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
为进一步提升各类科技创业载体和科技服务机构专业化运营水平,江宁从集聚机构引进服务、鼓励创新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提升服务三个方面,对引进入驻科技服务机构给予办公场所租金补贴和启动资金资助;对科技创业载体引进人才、孵育企业、搭建平台等给予补助;对新认定或备案的市级以上科技创业载体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并根据各类科技创业载体、科技服务机构绩效评价结果择优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针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环节,江宁从高校院所推进校地产学研合作、技术转移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驻区高校开放科研设备三个领域,分别给予最高30万元的绩效奖励或运营补贴;同时,实施“科技创新劵”制度,对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高校院所及非关联第三方科技创新资源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经认定后按照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合同开发费用的50%给予补助。
对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新型和高端研发机构、海外研发机构和创新联盟分三个层次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500万元、200万元支持,第一个层次是鼓励支持企业承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任务;第二个层次是支持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以及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国外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设立独立法人研发机构;第三个层次是支持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区财政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兴产业引导、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等专项资金1亿元,根据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通过研发项目补助、研发机构资助、后备高企培育、创新资质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创新发展。
你聘人才我出钱
“今后在江宁的创客们再也不用担心聘不起高端人才了, 企业引进年薪50万元以上人才,按其支付年薪的30%给予引才补贴,每家企业每年最高补贴100万元,连续补贴三年。”江宁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主任刘伟9月16日在召开的人才科技新政发布会上,通报了“人才强企”10策。他说,企业自身储备的人才是有限的,能够用好海内外的顶尖科技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我们鼓励企业柔性引进从事成果转化、技术攻关的海内外人才,对与国内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按其支付的横向课题经费20%给予资助。对柔性引进国外顶尖人才的,给予最高200万元的项目资助。
晁阳是南京海融医药的负责人,他向我们分享了在江宁创业的经历。2013年下海,当时创业前期要钱要房还要人,当时都是非常困难的,听说江宁投资环境好,又有得天独厚的人才优势,令他没有没想到的是,江宁免费给她提供700多平米创业产地,让他很快进入了工作的状态;人才贴息、贷款贴息、申请项目又补贴,这让他的公司在短短的三年里从当初8个人发展到现在已有50 多个员工了,去年公司还上了新三板。目前,还建立了海外研发中心,他感慨地说“如果没有江宁好的政策,公司也不会有今天的好发展,江宁真是个创业创新的福地。”
近年来,江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创成“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以及“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三个国家级人才基地。 “十三五”以来,全面启动实施了“创聚江宁”人才工程,推出了6大人才计划,先后集聚诺奖得主4名,菲尔兹奖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达36名,累计引育国家、省、市人才计划领军人才超1000人,其中国家“千人”、“万人”专家126人、居全省第一,其中, 18名海“千人”专家是江宁自主培育的。
目前,该区拥有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3.1万人,90%集中在智能电网、未来网络、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推动区域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仅智能电网领域就集聚了沈国荣等6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万多名科技专业人才,取得了100多项国际领先技术。
在未来网络领域,联合“中国未来网络之父”刘韵洁院士团队,建立起国内高端的未来网络创新研究院,从起初只有3个研发团队,四年时间发展到57个团队,吸引了近1000名高端研发人才,刘院士牵头承担的国家未来网络试验装置CENI项目,总投资达16.7亿元,是我国在通信与信息领域布局建设的唯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金斯瑞生物科技的“千人”专家章方良,南京埃斯顿机器人的王杰高博士等等。
可以说真正实现了“引进一个顶尖人才,带来一个团队,兴起一个产业”。现在全区人才企业中很多已发展为行业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全区820余家人才创(领)办企业中,资产规模亿元级达9家,年销售千万级达53家,在境内外挂牌上市14家。去年人才企业总销售收入超38亿元,累计纳税7.6亿元,成为推动全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