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棉价疯狂 七部委联手维护棉花市场稳定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18-05-15 10:34
分享到:
  9月以来疯涨的棉价终于引发了国家层面的动作。
  近日,国家发改委、农业部、铁道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七部委紧急下发通知,针对近期国内棉花市场出现了抬价抢购、混等混级收购、掺杂使假等问题提出多项治理措施,并对稳定棉花市场、规范流通秩序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
  现货棉价两个月涨万元
  受国际市场棉价上涨、部分产区不利气候和市场投机炒作等因素影响,自9月开始2010年度新棉购销工作以来,国内外棉花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出现快速上涨。
  最新数据显示,11月8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28891元/吨,较上周五上涨733元/吨。据中国棉花信息网消息,11月8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商品棉电子撮合交易成交30280元/吨。而在9月1日,这一数据仅仅为18002元/吨,两个月内现货棉价每吨涨了近万元。
  另据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的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新棉销售率为13.4%,同比下降3.0个百分点,较过去三年下降4.9个百分点。按照国内棉花预计产量704万吨(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8月份预测)测算,截至11月5日,全国累计收购皮棉404.5万吨,同比减少50.0万吨,较过去三年减少8.7万吨;销售皮棉54.1万吨,同比减少20.4万吨,较过去三年减少22.0万吨。
  在销售呈现下降趋势的同时,近期国内外需求却保持旺盛的态势。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经理人协会数据,10月份官方制造业PMI环比升0.9个百分点至54.7%,超出市场预期,我国经济高位回稳态势进一步明确,内需有望继续向好;而从第108届广交会纺织服装成交情况来看,尽管纺织企业面临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但订单饱满令多数企业对下年出口局面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虽然采摘和加工进度较快,但受品质不佳及棉商惜售等因素影响,新棉上市成交量仍然有限,棉商惜售心理增强。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近日预计,2010年中国棉花会在2009年已减产的基础上继续减产5%。
  业内人士认为,产量减少需求增长,无疑将进一步推高棉价的上涨预期。
  严查扰乱市场秩序违法行为
  由于近期我国多种农副产品涨价,通胀压力加大,业内认为国内棉市短期供给仍显偏紧,但若宏观经济政策进一步收紧,棉花市场将面临调整格局。
  由于棉花占棉纺织企业成本的60%~70%,棉价的持续走高使得近期国内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一步扩大,对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成交带来不利影响。为此,七部委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切实落实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维护当前棉花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中,要求产棉区政府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和质量监管,重点加强对农村棉花经纪人的管理,对社会游资租厂或委托收购加工棉花情况的排查,严肃查处扰乱市场秩序和不履行质量义务的违法行为。对于散布涨价信息、恶意囤积、哄抬价格的行为,有关部门要予以严厉查处。
  同时,产棉区政府要对辖区内大型棉花经营企业加强指导和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引导大型企业带头维护棉花流通秩序,带头稳定棉花市场价格。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服务,指导棉农努力做到棉花分摘、分晒、分存、分售,防止混等混级和异形纤维混入。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涉棉各方的风险意识,引导棉农克服惜售心理,棉花企业合理确定收购价格,加快购销进度,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七部委强调,今年棉花市场和收购形势非常复杂,产棉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对棉花购销工作的指导,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工作力度,切实维护好棉花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保持棉花市场基本稳定。
  据悉,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棉花收购旺季将组织调查组到产棉区巡查,对因工作不力出现市场秩序混乱和严重市场质量违法案件的地区,将予以通报批评。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