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信誉不仅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而且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的荣誉、形象和可持续发展。质量工作必须强化落实,严格管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在9月2日召开的首届中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强调,质量信誉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工信部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保障我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取得实效。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将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推向深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建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品牌形象而共同努力。
加强质量建设基本思路初成
李毅中表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产品的质量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涌现出了一大批市场信誉度高、品牌竞争力强的优质产品。但是,由于存在着质量责任意识不强、产品标准滞后、监管指导不足等矛盾和问题,产品质量水平距离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消费者的要求还有着不小的差距,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近年来出现了多起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我国工业产品的质量形象,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李毅中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承担着“指导工业行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职责。在对多起产品质量问题的处理和思考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质量工作必须强化落实,严格管理,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两年来,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总结行业企业的实践经验,初步形成了加强质量建设的基本思路。概括讲,就是突出“一个主体”,建立“两个体系”,抓好“四个重点”,用好“六个抓手”。
突出“一个主体”,就是要突出企业在质量管理和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建立“两个体系”,就是要推动企业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诚信体系;抓好“四个重点”,就是要把握好品种开发、质量提升、品牌创建和服务改善这四个要点,解决好工业产品质量的突出问题;用好“六个抓手”,就是要综合运用规划、法规、标准、技术改造、质量监管和行业指导等手段,积极推进质量工作。经过努力,工业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其中质量信誉建设是重要内容之一。
六项工作确保质量信誉建设实效
李毅中表示,为保障我国工业产品质量信誉建设取得实效,在今后一段时间,工信部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承诺活动”。良好的质量信誉来自于企业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工作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动。倡导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质量责任观。本次论坛上正式启动了“中国工业企业全球质量承诺活动”,就是引导企业自主承诺质量责任的实际行动。156家企业带了好头,做了表率。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响应倡议,加入到承诺活动中来。下一步,工信部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自我声明工作,发布《规范企业自我声明活动的实施意见》,在一些关系民生的重点行业先行试点。
二是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工信部出台了《关于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鼓励工业产品开发品种和技术创新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支持中国质量协会开展了“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广年”活动。在广大工业企业中,大力推广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广泛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目前,已经有30多个地方和行业质协制定了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工信部将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交流,积极推动。
三是大力开展对标和达标活动。首先企业要按标准组织生产,杜绝无标准现象。今年2月份,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达标的实施意见》,要进一步督促行业企业自觉实施,并落实到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中。同时,要加快已有企业、行业、国家标准的修订、制定工作进度,今年要确保完成3400项急需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此基础上,对比与国际标准的主要差距,逐步提升我国工业产品标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接。
四是进一步推动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要大力倡导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定实施规范的行规行约,督促企业自觉遵守。要督促企业建立对质量缺陷产品的召回制度,切实实现对社会和消费者的承诺。去年底,工信部研究制定了《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指导意见》。今年以来,在黑龙江省和河南省分别开展了乳制品和肉类加工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试点工作。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快质量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开展质量诚信企业等级划分试点示范工作,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加大对质量诚信良好企业的扶持力度,惩戒和淘汰质量失信企业,为诚信企业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积极配合质检部门,将质量诚信体系纳入社会诚信体系框架。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的质量诚信体系。
五是推动自主品牌建设。培育自主品牌,就是要指导和帮助工业企业,在市场调研、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营销服务的全过程中,把握市场趋势,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创新,提高产品的内在质量,注重产品的使用价值,赢得顾客信赖,提升品牌价值。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产业政策、扶持新产品政策、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等手段,提高工业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含量,支持自主品牌产品和优质产品的推广营销,加大对假冒品牌的打击力度,加强我国在产品标准、认证、检测手段等领域的国际互认,着力提升自主品牌的质量水平和市场价值。
六是加强产品质量监管和社会监督。在行业、企业自觉履行质量社会责任的同时,加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特别是消费者的监督不可缺失。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对重点产品,特别是涉及人身健康和安全的产品加强监管。2009年,工信部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对汽车刹车系统、手机及电池、平板电视、节能灯等四类产品开展了市场质量监督监测。对监督抽查和专项整治中发现的突出质量问题,组织企业逐项整改。同时,要欢迎和鼓励消费者及媒体关注和监督产品质量,相关部门和行业、企业要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自觉改进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建立工业产品技术和质量的信息发布制度,向社会公布介绍工业产品新技术、新产品、产品技术和质量特性说明,以及产品消费警示等内容,让广大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产品质量信息,正确引导消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