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苗圩指出,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既是“十一五”的收官之作,又是“十二五”预热之举。“十二五”期间,对于全国经济发展来说,包括工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工作主线。
当前,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正面临着多重的考验与挑战。一面是转变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完成依旧艰巨;另一方面则是对于淘汰落后产能难度较大,一些地方和企业仍存有“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等思想阻力。
正是基于此,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工业系统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会议。会议期间,来自全国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的代表们,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通知》和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围绕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此次会议上的讲话,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下一步如何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研究。
此次会议开得十分及时并且成功。工信部副部长苗圩,在总结会议成果时指出,此次会议的召开达到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任务、交流情况、部署工作的目的”。通过讨论与交流,会议“澄清了对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一些模糊认识,强调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明确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振奋精神、鼓舞士气,各省(区、市)代表一致表示,将会积极落实本次会议精神,下更大力气、狠抓落实,确保“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全面完成。
统一思想提升淘汰产能认识高度
苗圩指出,当前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尽管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工业行业企稳回升的态势进一步巩固。但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仍有待进一步转变,经济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手段之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苗圩指出,今年是关键的一年,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既是“十一五”的收官之作,又是“十二五”预热之举。“十二五”期间,对于全国经济发展来说,包括工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都将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工作主线。
苗圩指出,工业行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重点是要抓好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自主品牌。要改变我国大多数企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被动局面,加大研发投入、吸引人才、为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核心竞争力努力创造环境。二是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要不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流程,通过先进产能的不断突出和强化,不断改变传统资源消耗高、能源消耗大、污染环境严重的状况。三是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当前,在一些规模效益明显的行业,有很多是按产量、产能赢得的“世界第一”头衔,但如果按照企业个体来说,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明显偏少。为此,一定加大重组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四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技术改造是一条内涵式发展道路。从经验来看,企业通过不断技术改造,不断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五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引导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新一轮的发展。
苗圩指出,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具有许多实质性的内容。为此,相关部门一定要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要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一到转变发展方式、积极调整结构的思想认识层面上来,并要把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与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其他工作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攻坚克难,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成效显著更需注重经济法律手段
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不过,从此次会议反映的情况来看,全国各地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面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钢铁大省河北省在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坚决淘汰了钢铁落后产能1300万吨,焦炭276.6万吨。截至2009年底,江苏省水泥行业共关停321条机立窑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2900万吨。同样是截至2009年底,山东省共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熟料产能5645.4万吨,完成国家任务的142.92%。随着落后产能的不断淘汰,这些地区的产业升级明显加快,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
通过具体实践,各地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但同时各地在开展过程中也明显感觉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过程中,还有很多机制和关系需要理顺。为此,在此次会议上,与会代表也提出了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有代表提出,在今后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过程中,应当加强产业政策、产业技术、行业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形成常态化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机制,使产业发展真正具有战略性和可预见性,使行业标准能够具有相对稳定性。此外,还应当建立新建投资项目审批、核准与淘汰落后产能权责挂钩机制,实行“谁审批、谁负责”的联动措施,使得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更加具有连续性。
会议期间,也有代表提出,相关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及时出台政策意见,使分工更加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由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应当充分发挥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的协调作用,出台一些更为强硬的综合性措施,作为基层工作的指导。
多数代表一致认为,在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更加注重经济、法律手段作用,实现政府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倒逼机制的作用,反映能源资源性产品的稀缺程度,运用差别电价、环保质量控制等手段,封闭落后产能生存空间。
代表们建议指出,关停本身不是目的,促进发展才是宗旨。为此,可以在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过程中,实现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与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相结合。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腾换出市场空间和环境容量,为实现“上大压下、等量减量置换,项目改扩建、联合重组”创造有利条件。
此外,代表还建议,要把问责制和激励机制结合起来,要以以奖代补的办法,运用财政工具,调动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积极性。
密切配合多手段确保目标切实完成
在此次会议上,苗圩充分肯定了各地的经验和做法,对于代表们提出的建议和意见,表示工信部一定会认真研究并做出妥善解决。
苗圩指出,通过会议的交流,已经反映出当前全国各地正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他指出,任何工作的开展,只有思想认识不断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不断增强,工作力度才能不断加大。正如李毅中部长所说,各方面“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才有可能切实完成。
苗圩希望,全国省(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后能够在省内尽快建立类似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的协调机制,发动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加快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顺利进行。
苗圩指出,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研究制定淘汰落后产能的具体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淘汰任务的完成。他指出,当前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正处于调整期,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指标与全国相比更为领先。由于中西部地区环境容量相对更大一些,所以一定严防在东西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落后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情况。东西部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也要注重产能提档升级,不能简单复制,防止先污染后治理的事情再次发生。
苗圩指出,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各地要运用法律、经济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同时要抓住机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进行。对于工业项目,各地要鼓励集约化、集群化发展,改变过去“遍地开花”的发展布局,鼓励企业进园区发展,政府部门也要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
苗圩希望,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能够与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沟通协作,并能够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有力进行。
最后苗圩指出,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还应当加强调研和信息交流,不断提升工作水平。通过深入基层,准确掌握动态信息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提出政策措施和建议。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发挥各方面优势,共同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有力进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