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陕西省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在西安召开,陕西省副省长陆治原出席并讲话。该会议提出,力争2018年陕西省制造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3.3%,制造业占工业比重提升至72%以上。
《中国制造2025》实施以来,陕西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制造业发展稳中有进、结构向优,质量效益大幅提高。2015-2017年,陕西省制造业产值由13723.2亿元增加到17649.4亿元,增长了28.6%,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发明专利数由7306件增加至12466件。八大工程牵头单位围绕其工作重点,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智能制造工程培育20个省级试点企业和16个专业化技改服务机构。2017年各个产业推进组均较好的完成了经济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据了解,现代化工产业推进组做好重大项目产能释放,实现工业总产值1636.5亿元。新材料产业推进组着力推动新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带动原材料工业实现总产值6181.1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推进组积极培育亿元以上医药大品种。大数据产业推进组完成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并编制出台3大类26项技术规范,构建陕西省大数据“一网一池”平台,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发展格局。高端装备与新能源汽车推进组积极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完成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4900.5亿元,增长22.4%,实现汽车产销61.63万辆,增长46.6%。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推进组加快重大项目引进,航空航天推进组着力提升核心能力,航空航天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
2018年,领导小组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安排部署,按照“稳能源、促化工、兴电子、强制造、促新兴、优传统”的总体思路,力争2018年陕西省制造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3.3%,制造业占工业比重提升至72%以上。
陆治原在会上讲话中指出,2017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8.2%,工业经济总量超过辽宁和内蒙古,全国排名由第14位跃升至第12位,超额完成了去年的追赶超越目标任务。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陕西工业正面临着“前甩后赶”的严峻局面。落实“陕西2025”,是陕西省顺应科技和产业革命趋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要充分利用制造业体系健全、科教人才资源雄厚的优势,以“陕西2025”八大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用好技术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工艺装备水平和产品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全国制造强省。陆治原强调,要着力产业链培育,打造新的支柱产业。着力提高技术水平、扩大中高端供给,加快形成总量支撑、结构优化、创新驱动、效益优先、 绿色发展、环境良好的现代陕西制造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