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通集团总裁 汤玉祥
2018年全国两会,是全国人大代表汤玉祥履职的第11个年头。汤玉祥,64岁,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今年提出的议案是“加大校车推广力度,有效保障孩子上下学安全”。算上2011年、2012年两次,这已经是他第三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有关校车的议案了。
如此“执拗”,汤玉祥为哪般?
让“专用校车”进入公众视野
在舶来的西方影视剧中和动画片中,车身漆成亮黄色的“长鼻子”巴士,几乎是西方中产阶级优质教育基础设施的代言人。校车,象征着富裕、安全和教养,但对于中国百姓甚至城市家庭而言,专用校车一直只是一种西方文化符号,长期以来我们只能远观与嗟叹。
2010年,湖南衡南县发生了一起学生接送车坠河事故,14个孩子花朵一般的生命瞬间被夺走。在客车制造业奋斗了大半辈子的汤玉祥,内心被深深刺痛。这促使他在第二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大力推广使用专用校车”的议案,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倡导“校车专用”第一人。
在2011年的议案中,“立法”两个字是汤玉祥的主要诉求。他从校车专用标准、管理主体、管理制度、运营主体四方面剖析了现存问题,并参照美国校车的成功因素提出了解决建议。可以说,正是由于汤玉祥的议案,“专用校车”的概念才第一次进入业界人士和决策者的头脑。
2012年,汤玉祥“趁热打铁”,再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关于校车推广的议案。这一次,他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校车运营法律法规,加快校车融入学生生活”,并针对性提出了建议措施。
在连续两年两会议案的推动下,专用校车是什么、为什么必要、怎样买、怎么用等一串问题和答案,一步一步走入公众视野。2012年,中国终于迎来“校车元年”———《校车安全管理》、《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颁布。
破解校车“开锣容易唱戏难”
七年前,汤玉祥为“专用校车”开了锣,希望之花含苞待放,接下来怎样唱好这台深度垂直的“民生大戏”,是他最牵挂的。时至今日,身居正处于急剧变革进程中的客车制造行业,汤玉祥在今年的两会议案中没有提及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时下大热的命题,而仍然将焦点锁定在“专用校车推广”上。
这样一份“执拗”,是因为他已看到,中国校车之路虽已开始,征途依然漫漫,还需持续努力。全国每年有超过3.5万名15岁以下的儿童因交通事故伤亡,校车安全事故依然不时发生。这个统计数据令汤玉祥难以安心,他说:“美国每天有2600万名中小学生乘坐校车,我国一天校车所运送的学童却只有约480万名,校车普及率仍然很低。”
那么,制约专用校车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汤玉祥认为,一方面是校车政策还不够“细”。尽管国家层面出台了校车的相关政策法规,但具体的校车购置和运营补贴补助办法、管理监督机制并没有明确,且缺乏系统的保障体系。汤玉祥作过调研,美国校车投入每年高达30亿美元,我国在校车上的投入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这样的后果是,一面导致需求方观望,另一面导致各地实际执行的差异巨大,校车地域发展极不均衡。
另一方面在于校车运营难。校车因其具专用属性,使用率低、运营成本高,盈利困难。大量的学校与校车运营商反馈,购置满足国标要求的校车成本不低,校车运营成本更高(司机、保险、燃油费、维修费等),如算上折旧费用,一辆校车大概需10年才能收回成本。“如果没有政府扶持和补贴很难维持,部分运营者甚至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这是多年运营后的现状。
时隔数年,校车发展的现状和问题都有了新的变化。结合当前实际,汤玉祥为中国校车发展慎重提出了新的建议。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发展实践来看,校车运营具有极强的公益属性,对解决基础教育的一些重大结构性问题具有关键作用。”汤玉祥这位“老代表”的“心结”,折射出社会各方面对高质量均等化基础教育的高度期待。校车,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上下学途中更多的安全和舒适,更是一个个充满欢乐的幸福童年。
(王 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