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能源补贴、笨鲜生与市场规律

作者: 焦鹏 发表时间:2018-04-27 18:18
分享到:

  最近有媒体报道,4月的客车市场销量排名出现了巨变:保持了十几年的“一通三龙”的第一梯队,在2016年被彻底颠覆,行业排名前四的企业,只有宇通和海格(苏州金龙)尚在,其他两“龙”已经变成了中通、欧辉。单月的销量排名变动或许并不能代表行业大格局的鼎革代易,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大因素,是4月的新能源客车的产销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而各企业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深浅程度有所差异,比如纯电动客车的产量达到了8746辆,同比大幅增长577%,而宇通、中通、欧辉、海格、上饶客车等该月销量表现抢眼的企业,新能源客车都是其增长主力。
  新能源客车在一季度的沉寂之后再度热销,与国家清查骗补行动在4月份暂告一段落、主流企业都被认定与“骗补”无关,以及后续补贴政策初步明朗有着密切关联。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无疑是好事,但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就让笔者联想到中国经济学的泰斗吴敬琏先生近日在社交媒体热传的一篇关于改革的文章中,与汽车产业相关的一些观点。
  众所周知,吴敬琏是研究市场经济的学者,在他看来,科学和技术是两回事,政府应当鼓励科学研究,但“技术创新是由市场奖励的,政府拿出几千万、上亿的钱去奖励一种技术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政府有什么本事判断哪一种技术是有前途的呢?你可以说某种技术本身也许是先进的,但它在市场上能不能成功没有任何人能够知道”。而谈及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吴敬琏认为初期可以从需求方补贴产业,但一旦进入市场竞争阶段,就不应该再补贴,而我国现在还是从供给端补贴,甚至是补贴某些特定的品牌,这是违反公平竞争的。
  吴敬琏先生的看法正确与否,笔者不敢断言,不过最近有关网购的一则新闻倒是可以作为参考。
  4月22日,有主流媒体报道广东徐闻的八万亩菠萝滞销,价格跌至0.12元/斤(此为地头收购价而非市场零售价),创近20年新低。果农的诉苦一经报道吸引了不少的注意,天猫上一家名叫“笨鲜生”的专做生鲜和农产品电商的知名店铺于是开展了一次“全民助农破滞销”的活动,在聚划算上以29.9元/10斤的价格销售徐闻地区的菠萝。
  这次看起来充满正能量且很有流量吸引力的营销活动,从5月8日起的短短几天就达到了6万件的销量即60万斤菠萝,然而几天之前笨鲜生旗舰店发布公开道歉信,称由于媒体报道后徐闻菠萝价格上升果农坐地起价、退定金不摘果和产地经纪人的不诚信在产品中掺杂熟果,导致成本暴涨和产品品控非常糟糕,不仅店铺差评无数,还遭受了近50万元的损失,以致网店濒临倒闭。
  本来应该是一件双赢的事,却以果农自砸招牌和网店店铺倒闭的双输结局告终。这其中有果农在意识层面的契约精神缺失,有网店在经营层面的能力和经验不足,但在笔者看来都不是根本原因。
  水果、蔬菜滞销每年都会发生,比如媒体报道过的灵宝的苹果、云南的葡萄、宜宾的柑橘、河南的蔬菜等等,而助农销售这也不是第一次,闹得不欢而散的屡见不鲜。我们可以指责小农经济模式下的农民大多数缺少契约精神,但即便是大企业大公司也存在违约现象,关键在于这种情况下的农民违约成本几乎为零,同时生鲜电商也要认清小农经济模式下的品控管理难度远大于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模式。但从根本上来说,销售滞销产品本身是逆市场规律的行为,即便不遭遇失败,也是事倍功半。
  首先,小农经济已经是一种日薄西山的即将淘汰的生产模式,各行各业都在朝着规模化、专业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这是大势。农业也不例外,如今部分农产品电商能够做得好,是利用了缺乏农业相关知识的消费者对于所谓“小作坊”、“原生态”等宣传噱头的迷信。
  其次,在竞争充分的市场,好的产品很少会滞销。实际上,蔬菜水果猪肉等等的价格有涨有落,这是市场的供需关系变动的自动调节,而这种地方性的大面积滞销往往是农民忽视了市场行情、产品品控和缺乏预判性的一窝蜂种植等多种因素导致。无论背后是农民知识水平有限、信息滞后等客观环境,还是地方政府疏于农业引导的失职,在结果上,这都是市场对违反了其自身规律的商业行为的惩罚。在笨鲜生的案例中,出于对滞销农户的同情也好,以助农营销博知名度和销量也罢,不管初衷如何,商业行为就是商业行为,一家网店既要逆潮流又要逆市场规律去行事,焉能不败?
  当然,笔者并不认为农民不值得同情,而是想要强调尊重市场规律的重要性。现在的钢铁煤炭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遭遇的阵痛,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企业如果决策错误却总是有政府兜底,又怎么可能尊重市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或许也能从中汲取一些经验。

作者:焦鹏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