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碰撞标准提升和法规完善促进中国道路安全

作者: wz 发表时间:2018-04-27 18:18
分享到:

    (原编者按:中国碰撞标准NCAP和法规要求的变化将进一步增加车辆上的安全配置,也将令本土的工程设计能力进一步发展。)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汽车销量增长超过10倍,2002年的销量仅200万辆,2013年的销量则超过2000万辆。中国市场的要求也在不断进化。在这十年中,中国已经从实施首个安全法规,发展到运行新车评估测试项目C-NCAP,所采用的标准不久也将赶上欧洲水平。
    也许更重要的是,购车的人群也与过去不同了。曾经,中国市场的消费者主要是富裕的商人,他们通过一辆车来展示自己的生活方式。如今,大部分汽车产品的营销往往针对年轻白领;而当这类人群购车时,安全性成为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
    中国消费者比以往更重视汽车安全
    这些也部分反映了法律上的变化:安全带的使用已经变为强制性的,酒驾的标准更加严格;政府对C-NCAP安全评估的宣传使消费者将五星评价作为衡量汽车质量的参考标准。因此,在短短的几年中,中国市场汽车搭载安全配置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TRW乘员安全系统工程副总裁Norbert Kagerer说道:“中国汽车上安全气囊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与欧洲和美国相当的水平,我们的中国客户不仅要求提供前座、还要求提供后座安全带预收紧器。如今中国市场车载安全电子和传感器的水平也已经与国际接轨。”
    随着中国市场的需求呈现出比以往更快的发展态势,Kagerer将他的办公室搬到了上海,“作为乘员安全系统工程的负责人,始终贴近市场是很重要的,这样就能获得灵感,并将灵感投入产品和生产中。”他说道:“把办公室搬到这里将加快这一过程,也将保证最好的中国工程师有机会在我们的企业中成长。”
    那么在接下来的十年中,中国汽车市场有什么是可以预期的呢?2012年,C-NCAP的测试内容向欧洲标准迈进了一大步,这是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除了新增假人伤害指数、偏置碰撞试验速度由原来时速56公里提高到64公里外,C-NCAP还将后排乘客伤害纳入评分体系。
    TRW算法研发及应用总工程师Anson Foo博士说:“中国打算迎头赶上,特别是在汽车安全方面。到2018年,中国在被动安全方面的法规和C-NCAP将在很大程度上赶上欧洲。”
    2018年,C-NCAP将紧跟欧洲NCAP,在侧面碰撞测试中使用World-SID假人,其宽度更大,要求更短的感应时间。中国也计划引入侧面柱碰撞测试,可能与欧洲NCAP采用同样75°的角度撞击。
    此外,中国交通事故深入调查(CIDAS)的发展路线基本与德国的交通事故深入调查(GIDAS)相同,该调查发现约22%的严重交通事故涉及行人。因此,C-NCAP表示计划测试车辆对行人的保护。同时,研究还涉及主动安全系统起作用的测试场景,比如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可以缓解或帮助预防碰撞行人。
    中国正在制定和完善属于自己的法规
    接下来的十年将是关键的时期,不仅仅因为中国汽车的发展,也因为汽车安全性的提升。“中国不应该仅仅被看作是一个快速模仿的市场”,Foo认为,中国正在积极引入属于自己的法规,认真地设置自己的道路安全规划。
    大多数汽车安全法规仅倾向于要求乘员必须使用安全气囊或安全系统,有一个特定的测试会检验安全系统是否起作用,结论取自在某个特定范围内的测试假人数据。而中国的法规将采用不同的测试方式。
    “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监管部门一直在努力定义一组安全系统不起作用的条件,比如车辆行驶过一个坑或铁路道口,”Foo说:“这是只有中国才采用的方式,将对电子碰撞感应系统和相关碰撞感应算法的设计和应用提出更严格的技术挑战。”
    而针对碰撞感应的法规将需要更可靠的、基于物理的方法,不是仅识别“传感器信号的模式”,而是侦测和确认一个真实的物理碰撞场景。“幸运的是,这是TRW一开始研发感应算法时就采取的方式,”Foo说,“但是在法规的立场上,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
    因此,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安全产品的研发,必然产生对高素质的安全工程师的大量需求。车辆安全已经成为吸引一些优秀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目标,中国人才市场也证明了自己拥有众多工程安全的人才,并可以造出富有竞争力的高安全性车型。
    在接下来的十年中,国际上的消费者将逐渐接受中国产的汽车,因为它们达到了最高的国际标准。在短期内,中国为满足标准法规要求(2~3星评价)而设计的入门级汽车将产生巨大的需求。不过,随着中国数百万家庭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将带来更多的新消费者进入汽车市场。
    “到2019年,预计中国汽车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万辆。中国本土OEM和国际品牌之间市场份额的竞争最激烈的细分市场将是小型家庭用车,外国OEM的产品与中国的合资企业也使用相同的规范。”Kagerer说道。也因此,“这个趋势正在要求中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升级他们汽车产品的安全配置,才能与国际企业相抗衡。同时,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可接受的汽车在安全配置方面应与欧洲C级掀背式轿车相提并论。”
    (本文版权为TRW集团所有,作者为汽车行业分析师)

作者:wz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