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卫组织提示:交通死亡和伤害规模已构成“公共卫生危机”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18:18
分享到:

世卫组织提示:交通死亡和伤害规模已构成“公共卫生危机”

    在2016年5月24日召开的第九届亚洲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一份数据报告显示,每年全球有12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害,另有2000万-5000万人因道路交通碰撞遭受非致死性伤害。目前,道路交通伤害已列入全球前十大死因,也是15-29岁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称:“每一天在全球道路上发生的惨剧,是一个极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他指出,交通事故已成为15-20岁年青人致死原因;此外,来自低收入国家人群占到事故死亡率的90%,大约四分之三是男性。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道路碰撞也造成了巨额经济损失:道路交通死亡和伤害约造成全球GDP损失3%,中低收入国家的GDP损失更是高达5%。施贺德博士表示,“如果一个国家有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死于道路伤害,这个国家是无法持续发展的。道路碰撞使家庭陷入贫困,使受害者失去谋生能力,使国家的卫生体系、社会和经济承受巨大的负担。”
    为尽快降低道路安全事故,“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在2020年之前将道路交通事故引发的伤亡人数减半,列为了一大挑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道路安全协作机制专门制订了《2011-2020:道路安全行动十年全球计划》。
    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目标2030年议程,共包含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其中,“健康和福祉”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明确要求,在2020年将全球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和伤害数量减半。
    近十年来,中国已逐渐成为汽车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汽车保有量日益增长的情况下,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也引起全球相关专家的关注。此次召开的第九届亚洲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为主办方首次在中国举办,表明了各国对中国道路交通状况和政府治理措施的关注。

世卫组织提示:交通死亡和伤害规模已构成“公共卫生危机”

    此次论坛参与方之一的中国红十字会代表在发言中说,自2010年以来,70多个低收入国家的汽车保有量虽然只有世界总规模的一半,但交通死亡人数急剧上升。而在中国,道路交通事故已是城镇居民死亡的最大因素。在北京,2015年1-11月,全市道路交通死亡人数760人,占各种安全意外事故死亡人数的大部分。
    在论坛上,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举办了题为“道路安全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的卫生?对话。参加对话的嘉宾包括国际汽车联合会(FIA)基金会道路安全行动全球大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亲善大使杨紫琼女士,瑞典驻华大使罗睿徳、中国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勇等知名人士和专家。他们在发言中,都表示针对不发达国家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的现象,要从政府层面和法规制定,以及安全知识普及方面做大量工作。
    中国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何勇表示,在降低中国道路交通伤害的措施中,培养司机良好的驾驶习惯很重要,同时政府投入和监管的力度,以及法规的制定和严格执行也必不可少。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施贺德博士介绍,世卫组织估计,每年中国约有26万人死于道路意外,其中约3/5为弱势的道路使用者——行人、自行车骑行者和摩托车骑行者。大量证据表明,使用各类干预手段,可减少道路交通意外导致的伤害和死亡风险,如立法、改善驾驶行为(如控制车速、使用安全带和儿童约束装置、禁止酒驾、佩戴头盔)、提高车辆设计、改善道路基础设施等。
    根据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球道路交通伤亡人数要减少一半;到2030年,全球要建成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安全系统。为尽快降低道路安全事故,第九届亚洲道路交通安全研讨会提出:尽最大可能提高道路评级,为所有道路使用者提供三星级或更高星级道路。会议主办方并对中国道路安全项目取得的很大进展表示赞赏。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