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由寰球汽车主办,寰球汽车旗下媒体平台《汽车商报》承办,新浪汽车、网易汽车、凤凰汽车、搜狐汽车、腾讯汽车等十余家主流媒体联合协办的“思辨互联网汽车”高端论坛,在浙江乌镇召开。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主任李斌、财经专栏作家石述思等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专家、企业家和社会精英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了关于互联网汽车,互联网经济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话题。
以下是参会嘉宾的精彩发言。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吴迎秋:
汽车发明一百年后的现在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风口
(吴迎秋图片)
大家知道,几个月前,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里召开,让乌镇成为了世界瞩目的地方。所以,乌镇一方面有古朴的历史,有过去;但另一方面又有未来,它是一个交汇点,非常像汽车所处的位置。
我认为汽车一百年来,现在正处在一个大变革的风口,为什么这么讲?一方面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诞生,让这种变革成为了可能。这种新技术就是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基本特征的,带给汽车的可能有很多有关于安全、节能、环保,乃至对汽车重新定义的东西;另一方面,这个当口,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统的东西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个巨大变化的背后,就是我们经常谈到的去品牌化和去中心化。也就是说,对一个有百年历史以上的传统汽车行业来说,未来是否还像过去一百年的方式和方法来发展呢?这确实是个问题。在全球来看,传统的汽车业无论是在安全节能环保,还是在智能驾驶、智慧交通、无人驾驶、新能源各个方面都在努力地探索,因为企业知道,和一百年前不一样,未来要赢得消费者,没有自己的独门诀窍是不行的。
同时,我们也看到另外一个现象,未来汽车的新进入者,他们以全新的思维描述未来的汽车,给传统汽车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的交汇点在哪里?这确实是很重大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它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互联网和传统汽车业谁革谁的命。
第二,在未来汽车出现的时候,传统汽车业怎么来应对?
第三,对于中国汽车来讲,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我们如何看未来的汽车,未来的汽车怎么样?未来的汽车还是原来的样子吗?我认为未来的汽车一定是似汽车而非汽车。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ITS中心主任李斌:
从道路系统的角度看智能汽车
(李斌图片)
我的题目是《从道路系统的角度看智能汽车》,我们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智能汽车来了,交通基础设施、制度法规准备好了没有?我来自交通部,所以首先要从交通说起。
我们知道,交通受制于土地、能源、环境等等制约。其解决方案首先是解决土地的问题;另外是需求的管理,包括交通需求的管理,包括用地的收费、停车的问题、限行等等;再次是运输工具的管理等。三者按照国际上通用的划分,都属于智能交通体系。
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技术目前发展很快。但设施和运输工具要天然匹配在一起,车辆更多满足于消费者或者是个体、群体的需求;基础设施是公共的服务体系,更多地是从整体和全局入手。我们如何在这种互联网汽车的时代去提升整体交通的创新?
首先是从车辆的本身,另外,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去创新、升级服务系统和法律法规,这种创新是普惠式的,设施上的一点点升级会大大降低车载的成本,提高效率。这样的话,交通设施才能为汽车和智能汽车提供相对安全和友好的运行环境。
我们知道,交通运输基本方式是海路空铁,道路交通是门到门的服务,个性化需求满足已比较极致,但是效率和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现在智能化的车辆,不管是交互式还是网联式,对交通方式带来了新机遇,同时对服务方式也提供了机遇。这就是智能化和共享经济融合在一起,将来的公交更加个性化,可以定制了。
历史告诉我们,每次交通运输的革命都是从运输工具开始,不管是飞机还是火车,还是汽车。现在机遇再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有做好准备,迎接整个交通运输的再次革命。
经济学家郎咸平:
汽车制造业必须推广体验式消费
(郎咸平图片)
只有制造业才能制造财富,但在目前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汽车制造业必须引入工业4.0生产方式,即推广体验式消费,进行个性化订制服务。
通过对日用消费品、家电、汽车等不同产品进行个性化定制的不同方式分析,可以看出汽车不同于一般消费品,相当一部分结构不可随意更改,数据指标都是经过严格测试而标定,所以汽车工业采用4.0的方式要创新。建议汽车工业采用零配件模块化生产,弱化仓储批发,直接进入零售。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重构汽车、社会与人的关系
(李书福图片)
最近阿尔法狗和人的对决,把大家的注意力聚焦在人工智能。我和一些教授有过交流,我们都认识到车联网、人工智能与自动驾驶是汽车业未来的大趋势。汽车发明130年之后 ,正在步入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大时代,将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重构人、车和社会的关系。
关于未来汽车,我认为,主导未来汽车与交通的四大要素,一是消费者行为的变革,二是IT和通讯技术的变革,三是基础设施的变革,四是人类文化的变革。未来汽车除了动力和工艺外,将更多聚焦时尚、科技和跨工业间的融合,尤其与IT和通信行业的融合。
未来汽车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即“以人为尊”,充分体现人性关怀,而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
未来的汽车是有生命和灵魂的。它有智慧,会思考,将成为人们的一个好伙伴,进一步赋予人类驾驶的乐趣。
未来汽车将实现零排放(新能源化)、零伤亡(自动驾驶),安全仍是汽车的第一大标签。未来汽车将更加灵活自由、更加人性化。
汽车制造定制化、共享与增值服务,是未来发展方向。
当前,一场新的造车运动正在中国如同发烧般地蔓延。有梦想值得鼓励, “中国梦”需要大家的积极参与。但对于汽车工业来讲,实干与梦想同样重要。有些人意在资本市场圈钱,最后拍拍屁股不知道结局如何。我认为他的出发点与“中国梦”没有太大联系,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布局。
这些公司认为美国Google和Tesla是样板,可以在中国快速复制 。但是他们都忽略了一个事实,这两家公司都是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地打基础、练内功,才能走到今天。有些人认为,只要能圈到钱就能买到一切,我认为这种思考可能太简单了。
研究汽车智能互联大趋势,首先是来自早有远见、海纳百川的汽车公司。谷歌无人汽车到今天为止,其最高时速不能超过40公里,而且还有许多特定条例限制,与传统汽车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相比还差距很大,其实用性远不如传统汽车公司的产品更接地气。
去年我预言,谷歌、苹果、特斯拉和沃尔沃是未来互联网汽车的领导者,看来我的预言又在成为现实。这四家的技术路线各有千秋,互相之间既有关联也有个性,比如苹果和谷歌做的是无人驾驶,我们做的是自动驾驶。它们不考虑人工驾驶需求,而我们始终认为人机交互、人的自主、自由选择权很重要,这是人性的特点,也是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客观驾乘需求。我们研发的路线是可以同时具备选择无人自动、有人自动还是人工驾驶的所有功能。但共同点都是研发投入非常巨大,研发周期也是非常漫长,而且在智能互联领域都取得了领先优势,沃尔沃已经为此研发了近17年。
我认为,智能互联汽车必须同时具备5大核心元素:
1:驾乘体验:从人适应车变为车适应人,驾乘从被动变成愉悦的体验。汽车相当于一位秘书,也同时兼任保镖;
2:智能安全:智能互联汽车的第一大核心元素仍然是安全;
3:人机交互:更人性化,更简洁易用,像XC90一样的智能中控正在成为设计趋势;4: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移动设备,车与基础设施,通过云服务、大数据交换,全部链接在一起;
5:灵活自由驾驶: 人类在汽车中被解放,引发全新生活方式的变革。
基于这样的方向,沃尔沃汽车集团正在快速更新产品,全新XC90是全球第一部具有高度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上市半年取得了88000辆的业绩。
研发这辆车,我给它提出4个要求,瑞典工程师全都做到了:第一,安全,必须是全球遥遥领先;第二,空气质量列为第二重要,必须要做到儿童级内饰,森林级空气质量;第三,发烧级音响,这个音响必须要做到跟音乐厅一样的效果;第四,智能互联。
2016年,沃尔沃还将开始销售S90,将自动驾驶的时速提高到130公里,并将在2020年开始销售100%完全自动驾驶汽车。同时,沃尔沃CEO汉肯在华盛顿宣布,对于汽车在自动驾驶过程中产生的交通事故,沃尔沃将负全部责任。之后,竞品同行负责人也纷纷做出同等承诺,结束了业界长期以来的争议。
两会上,我建议中国政府尽快加强立法,不要丧失自动驾驶历史机遇。因为未来汽车与交通将重构汽车与人和社会的关系,自动驾驶汽车具有极大的价值:从个人角度:驾乘体验将更舒适、更安全,出行更便捷,更有效分配个人时间;从交通角度,燃油经济性大大提高,基础设施得到高效使用,智能交通带来零伤亡;从社会角度:商业模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激发新的生产力,汽车文明将被重新书写。
自动驾驶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及时提前判定可能发生的问题,尽早进行立法的预案工作,已经刻不容缓。
(讨论图片)
通信业观察家项立刚:
互联网汽车不准确,应该称为互联网交通
目前通称的互联网汽车不准确,应该称之为互联网交通。我认为互联网交通包括三部分:一是有中央控制中心;二是道路变成可以精准定位的数字地图;三是能源存储成为可能后,汽车、互联网产业对因此受到的影响有所预估。
互联网专家刘兴亮:
更喜欢用智能汽车这个词
我更喜欢用智能汽车这个词。希望未来汽车不仅能联网,更具智能,甚至具有与人类实现更有情感性的交流。当然,汽车仍旧是代步工具,要保障乘客出行更安全。
知名评论员石述思:
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真正的开始
汽车与互联网的融合,标志着“互联网+”时代真正的开始。近两年网购活跃、实体经济萎缩,我认为帮助实体经济挣钱才是好的互联网经济,未来互联网就是要帮助实体经济赚钱,而汽车产业本质上要靠创新获取利润。
如果说福特汽车采用流水线作业标志着大工业化的开始,那么汽车与互联网结合,将标志中国“互联网+”时代来临。
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
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机会是改变了用戸与企业的关系
在汽车产业集中度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上,互联网公司投身其中的机会在哪儿?
我认为,绝大多数的汽车企业还在沿用百年前的方式销售,汽车产业链是由研发、制造构成的,而没有用户体验;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与用户的交互方式发生了变化,即产业链构建要从用户出发,关注用户体验。所以,制造业只强调技术不一定对,在市场层面没有落实到客户,因此这是互联网企业进入汽车行业的机会,将最大改变用戸与企业的关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