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结束了对蒙古的国事访问,一系列庆祝中蒙建交65周年的文化交流活动随之展开。10月15日,一支来自安徽省的文化交流团抵达蒙古国,准备进行演出访问。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非常重视,特意安排了蒙古国凯利威公司刚刚购进的两辆中国制造全新陕汽客车负责接待,凯利威公司是中国商人在蒙古国注册成立的。可没想到,在当日午餐后返回市区途中,行驶到20公里处,车内突然着火,冒出浓烟,情况十分危险。幸运的是司机经验丰富,立即熄火、拉开总闸,用灭火器将火扑灭,车内全体人员立即下车,才避免了一场特大事故发生。后经调查,是车内暖气系统失火。但在调查当中,发现这两辆新车并不只存在暖气线路老化这一个问题,表面裂痕、发动机漏油、内饰粗糙等等问题都显露了出来。那么,为何刚刚购进的新车会出现如此情况,中国工业报记者带着疑问联系到了凯利威公司法人王仲宇。
蒙方重视来调查 发现“新车不新”
王仲宇告诉记者,此事一出,在蒙古国引起了很大影响。蒙古国工业、交通、质监部门都赶到现场,对事故车辆进行质量检测,蒙古工业贸易厅还对两辆车的问题检测出具了证明。其中一辆车的质量问题多达28处,另一辆车也有18处。
记者仔细查看了蒙古国工贸厅拍摄的照片及给出的鉴定,对每处问题都有明确标注,包括:车后部有一层很厚的腻子;前转向灯没有安装好,用旧螺母、有很大缝隙;后大灯的4个灯不在一条中心线上;行李箱门位置高低不一,密封条上用了大量腻子;车顶缝隙多,用大量腻子填补;车顶外部是拼合起来的,接缝处用胶带粘贴;自动门工作不正常,有时会打不开;发动机漏油;挡泥板内侧生锈;发动机通风口是手工制作,钻孔偏斜粗苯;车内装饰缺材料;驾驶门锁不住;后挡风玻璃密封条短等等问题。
客车外壁抹腻子、旧螺母、各种缝隙用胶粘,这给谁看都不会认为是2014年6月出厂的新车。“一辆车就有9处裂口,人家都说老王骗人”,王仲宇告诉记者,但他提的车确实是新车。
“我是中国人,就想买辆中国车”
王仲宇是学汽车出身,一直从事与客车相关的工作,并拥有多年在国内做客、货运的经验。从去年开始他打算到蒙古国投资,开拓国际客货运业务。有了这个想法,王仲宇和妻子一面在蒙古考察、办理需要投资注册公司的各项手续,一面就在为公司寻找合适的车辆。
“蒙古的客车都是日本韩国的二手车,我是中国人,就想买辆中国车”,王仲宇告诉记者。在选车过程中,王仲宇与不少客车品牌有过接触,其中包括宇通这样的大企业,并且给的价格也公道。不过,王仲宇夫妇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商路达贸易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清宝,此人自称承包了陕汽集团的一个厂子,并且其公司可直接销售陕汽生产的欧舒特客车。张清宝原本打算与王仲宇夫妇一起到蒙古投资,一段时间接触下来就成了朋友,虽然最后由于资金问题投资没能实现,但张清宝推荐的车,王仲宇很满意。
“你看这车漂不漂亮,又是陕汽生产的”,王仲宇拿着欧舒特SX6121PS2系列客车的宣传册给记者看,“这个册子我们拿到蒙古国去给交通部门看了,他们也觉得好”。尼奥普兰全承载车身、潍柴的发动机、大气的外观、陕汽品牌的保障,再加上对朋友的信任,最终王仲宇决定选购4辆陕汽牌欧舒特客车,先提货2辆。
“后悔提车时太大意”
9月4日,终于到了提车的日子。王仲宇夫妇按照约定来到西安,简单检查车子发动机和底盘没问题、各种证件齐全后,就一路向二连浩特开去。
9月11日,两辆新车顺利通过海关,并到达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王仲宇期间就开始忙着办理各种国际客运的手续,这两辆车一直停放在乌兰巴托的某宾馆院子里。
10月9日,终于收到了蒙交通部批文。“刚办好手续,就接到了大使馆的任务”,王仲宇说,“这可是件露脸的好事儿,大使馆也想借此来宣传一下中国客车。”
中国商人在蒙古国投资不容易,且不说语言不通,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就带来了不少阻碍。这次接待,原本是树立形象、打造品牌的好机会,没想到出了这么大问题,反而更给中国品牌抹黑了。对于王仲宇刚刚起步的业务来说,一切又回到了原点。
“现在就是后悔当初太相信朋友,提车的时候太大意,也没再仔细检查一下”,王仲宇叹着气说,“可谁都没想到质量问题会出现在这些地方啊!”
事故一出,王仲宇就联系张清宝,却只得到了“这两辆车的质量我心里清楚”的答复,然后就是关机、电话不在服务区,开始与王仲宇夫妇躲猫猫。王仲宇妻子立即回国,想与张清宝和厂家进行交涉,张也是躲着不见,还说“不怕把事儿闹大”。
王仲宇按照蒙古国的法律将事故后续处理完,最终注销了两辆车的车牌和运营许可,于11月5日又将车运回了二连浩特的中国海关。“他们承诺在乌兰巴托建立品牌维修站,要不然我们也不会买这个车,不过现在都出事儿了他们什么也没做”,王仲宇妻子告诉记者。王仲宇已经做好了起诉的准备,“这要闹起来可就是国际官司了”。截至记者发稿时,张清宝和陕汽仍然没有给出任何回应。
“再买车我也去德国、日本、韩国买,价格不贵售后还有保障”,王仲宇说。
正规厂家生产的客车,拥有合格证、质检证明,通过了海关的审查,一切都按照规定流程才得以出口,为何还是出现了如此严重的质量问题?是我们把关不严,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中国汽车品牌经受不起这样的打击。生意可以慢慢恢复,可是还没成形就被击溃的中国品牌形象何时才能恢复?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