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三十而立 从车展看汽车工业变迁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18:1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吴 影
三十而立  从车展看汽车工业变迁  “三十年于人的一生不短,对车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而言却并不算长。以上海车展为始的三十年中国车展变迁,反映了我国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化,见证了中国汽车产业从引进技术、合资合作到技术创新、自主崛起的过程,更是几代中国人关于汽车、社会乃至人生的共同记忆
  从1953年第一汽车厂破土动工开始,中国汽车业已经走过了几十载春秋风雨。
  从当年蹒跚学步的造车,到如今一跃成为年产销2000多万辆的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作为汽车工业缩影的车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阳春三月,2015年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又将如期而至。巧合的是,三十年前的1985年第一届上海国际车展,恰好也是新中国第一次举办的具有国际化规模的车展。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已经成为世界最大车展的上海车展代表着中国车展史迎来“而立之年”,我们也可从中一窥中国汽车工业如何由立身立业迈向“不惑”之峰。
  今非昔比 三十年变迁改头换面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汽车工业在百废待兴之中迎来了焕发生机的新起点,汽车行业的合资合作与技术引进拉开了此后几十年腾飞的大幕,中国车展也由此应运而生。
  回望1985年的盛夏,第一届上海国际车展于7月3日在上海工业展览馆(今上海展览中心)正式举办。参展厂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共328家厂商参加,展馆面积1万平方米,共分为5个展区。其中,中国汽车工业展设在露天广场,展出了桑塔纳轿车、天津大发微型车、南京依维柯货车等中外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
  觊觎中国市场的众多国际巨头也在这次车展中崭露头角,奔驰、通用、福特、雷诺、雪铁龙、标致、菲亚特、日产、马自达等是第一次来到上海参展。奔驰和通用展出了他们的豪华轿车,几家英国零部件企业展示了零部件,标致则举办了技术交流会。而菲亚特开着熊猫轿车以及依维柯卡车,从意大利出发,沿着马可波罗的足迹穿越伊斯坦布尔、德黑兰、加德满都、拉萨、兰州一直到北京,这一别致创意至今是中国乃至世界车展史上的一次壮举。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才签署了合资协议、次年3月刚刚成立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也首次在车展亮相,除了桑塔纳外,还展出了一辆奥迪100轿车。当时的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以及下属的七大汽车联营公司安排了60多场技术交流和业务洽谈会,进行技术交流、洽谈合作业务。
  当时的媒体如此描述:“这是一次展示上世纪80年代汽车工业新成就、谋求汽车工业交流与合作的盛会。”开幕的第一天,就吸引了2万多名观众,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汪道涵也陪同一位土耳其政要参观了这次展会。可见彼时,车展这一新兴事物既受到民间的热烈追捧,也受到政府的积极重视。
  用如今的眼光来看,这一届车展规模或许不大,缺少青春靓丽的车模助阵,也没有动感时尚的歌舞表演烘托气氛,是纯粹的“干货”展出。联想到今年的上海车展取消车模,不知道算不算回归初心呢。
  回忆完往昔峥嵘岁月,再看看今年主题为“创新·升级”的第十六届上海车展。
  除了备受争议的没有了车模之外,创新升级的一个大改变是移师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选择这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建筑单体和会展综合体举办车展,不仅因为交通更加便利,也是为了配合空前的参展规模。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此前已经表示,“从今年上海车展的参展规模来看,它是世界最大的车展。”
  据悉,此次全球汽车厂商基本悉数到会参展,展出车辆共计1334辆。其中,全球首发车109辆,跨国公司在亚洲首发车44辆,新能源汽车103辆(国内51辆、国外52辆),展出概念车47辆。甚至从未参加过国内任何车展的特斯拉,今年也出现在了展出名单上。
  风云变化 从车展之中看大时代
  车展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全貌的缩影,忠实地反映了我国汽车行业一步步从一穷二白的境地,通过合资合作、技术引进走向自主创新、布局海外的艰辛历程,也记录了汽车从富有阶层的奢侈品走向千万普通家庭日常生活的变迁,见证了海外与本土车企、合资与自主品牌在市场上激烈搏杀的沧海桑田。
  犹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露天场地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乘用车改装车展览会”,这种算不上真正意义的车展展会,只有卡车和客车,而没有轿车,这样“寒酸”的场面恰似我国当年还在萌芽状态、市场极其不成熟的汽车工业。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国际汽车展览会也改变了外国车企和展车独霸展会的尴尬状况。1990年6月,北京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的前身“北京国际汽车与工艺装备展览会”开幕。当时的展出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参展中外企业400家;其中,国外厂商带来23辆展车,当中还有1辆是摩托车。彼时有媒体评价:“第一届北京国际车展参展的国内展车中,只有合资的桑塔纳轿车和北京吉普切诺基还看得过去。”
  同一时期的上海车展,也显示出了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崛起的局势。
  1991年的上海车展上,国外参展汽车品牌涉及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福特、丰田、本田等世界汽车巨头;国内有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交通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重型汽车集团、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展团参展,展团组织规模强大,展品丰富;单独参展的则有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神龙公司、风神汽车、天津夏利、上汽奇瑞、海南马自达、沈阳金杯等几十家整车厂商。
  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之后,进入新世纪的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黄金十年。
  2002年6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举办的北京车展,吸引了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家厂商参展,展出代表国际汽车工业最新发展趋势的各类车辆550辆,其中242辆来自国外,展出面积近8万平方米。那一年,劳斯莱斯和宾利也首次参加北京车展。
  2003年的上海车展,更是风云涌动、龙虎齐聚,世界汽车巨头均把中国作为当时最有潜力的高档车市场,不约而同地将目标指向了东方。虽然当时宝马、奔驰两家几乎垄断了中国高档车市场,但虎视中国市场的福特、法拉利、沃尔沃、大众奥迪等世界级品牌几乎同时加入了市场争夺战中。跨国汽车集团都带来了最新的高档车,福特运动多功能车、大众最高档车辉腾、凯迪拉克CTS运动型豪华轿车、售价上千万的宾利728、奔驰全新CLK敞篷跑车、新款宝马760Li等,这其中有许多是首次在亚洲展出。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也随着高速增长的市场大势一起成长,车展也相应传递出了自主品牌全面崛起的信息。
  在2006年的北京车展上,自主品牌展车已经占1/3;2007年上海车展,国内自主品牌集体发力,在参展面积上和外资品牌平分秋色,并纷纷推出新车及自主研发的概念车,使得本届车展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成长为国际汽车界重要角色的一个新标志。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首次成为全球第一,使当年的上海车展在全球车市衰退的背景下逆势扩展。大众、丰田、奥迪、通用、戴姆勒、沃尔沃、劳斯莱斯和保时捷等跨国汽车巨头无一例外地派出了董事会主席、总裁、社长等“一把手”出席,德系、日系、美系及各厂家均以国际A级车展中的重点展会予以重视,其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参展标准也都以此为标准,显示了全球汽车业对中国车市的强烈信心。
  与之相应的,自主品牌也集体发力,堪称当时历届车展中参展品牌最为齐整、展车水平最高的一次,国内六大汽车集团首次齐聚上海车展,吉利、奇瑞、长城、力帆、海马、比亚迪、华晨等其他国内自主品牌也全线出击,高调展现了国内汽车企业的实力。
  危机并存 三十而立重新起航
  从国门初启的艰难草创,到合资合作的快速发展,再到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似乎一切都可在车展中一窥全貌。车展不仅向中国消费者展示着前沿的汽车产品和技术,传播着汽车文化,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与未来。
  如今的中国车市稳居全球第一宝座,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互联网汽车、智能汽车的研发热情都领先世界,可以说活力十足生机盎然;而在歌舞升平的繁盛景象背后,市场本身又有着增速放缓,结构性产能过剩,自主品牌式微,本土车企与合资企业竞争白热化的种种忧患。
  另外,汽车行业作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总是受到整体经济形势起伏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中国汽车市场以爆发式成长速度睥睨全球的黄金十年;在中国经济面临着下行压力、进入放缓增速的新常态的今天,汽车市场与中国车企要思考的是如何于暗流涌动的危险之中寻找新的机遇。
  随着“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推进,汽车工业正如本届上海车展的主题一样,需要的是创新与升级。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联合基金的设立,也体现了本土车企对于提振自主品牌研发实力的意图与雄心,这份壮志也将在此次车展中展现。
  在即将开幕的第十六届上海车展上,国内六大汽车集团上汽、东风、一汽、长安、北汽、广汽均将以集团阵容重装亮相,旗下全系列品牌以超大规模全力出击,奇瑞、吉利、长城、华晨、比亚迪、江淮、华泰、众泰、东南汽车、海马汽车、力帆、猎豹、陆风也将各自推出全新车型。
  其实,三十年于人的一生不短,对车展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史而言却并不算长。以上海车展为始的三十年中国车展变迁,反映了我国汽车市场的风云变化,记录了整个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大时代中跌宕起伏的飞速发展,更是几代中国人关于汽车、社会乃至人生的共同记忆。这一届上海车展要向世界显露中国汽车工业“三十而立”的实力,勾勒出未来汽车社会的新蓝图,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