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参加一个经济形势分析会,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我有几点感悟。
第一,当前汽车产销形势是高位盘整。对此,至少有两点需要特别指出,一是当前的微增长后将是正常增长,而非掉头向下。因为我们还在现代化的中期,工业化将继续,城镇化也将继续,目前人均汽车保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我敢断言,两年之内,中国汽车产销必然恢复正常增长状况。二是高位盘整是转型升级的最好时机。高端盘整时,多数企业生产维持在经济规模之上,生存无大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外延发展受阻,因此需要走内涵发展路线。
第二,如何抓住机遇转型升级。就汽车生产企业而言,可做的工作很多,加强开发、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升品牌都很重要。我认为有几个出发点,其一是以增加产品竞争力为第一出发点,“让产品好卖”应成为转型升级的首要着力点。其二,先做可以做的工作。在当前难以加大开发投入,甚至不能保持开发投入的条件下,应拓宽思路,加强企业间特别是自主品牌企业间的合作。其三,视当前市场环境为常态,以此调整企业战略。
第三,希望政府不要急于调控市场,而是着力于制定引导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政策制定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顶层设计”。就汽车产业的政策而言,至少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多头管理,而且部门间缺乏协调;二是政策维度多在“收”、“放”之间调整,少有朝向节能减排的导向调节功能。我国已从汽车生产小国走向生产大国,产品生产不足已成为历史,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门开多大,项目批多少,出口创汇多少,而是如何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如何在保持开放中保持自我,也就是必须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可是,我们不禁要问,转型升级仅仅是企业的事吗?不需要政策保障、体制引导吗?
作者:wsm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