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车展的人文价值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18:19
分享到:
  吴 影
  近来读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时常因人类历史长河中那些千年一瞬的壮阔波澜而心怀激荡,精彩处恨不能置身其中,亲历那些永不再有的历史转折。掩卷沉思之时,禁不住为普通人平淡如水的生活而怅惘。
  有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是,法国数学家、天体力学家、物理学家、科学哲学家庞加莱是人类史上最后一个全才。这种说法虽然没有得到科学界的严肃论证,但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一个重大变化,即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精细化,个体之于社会群体功能主义角度的重要性和对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力正在减弱。或许每隔几十乃至上百年,在某个领域仍旧会诞生不世出的天才,但由于吸收海量的知识对智力和体力的需求已经超出了人类的生理极限,能够横跨数个领域的全才恐怕再也不会出现。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代社会的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小时代”,尼采的超人哲学和曾经盛行的个人英雄主义都在不可避免地土崩瓦解,如拜占庭的陷落之夜、滑铁卢的最后一分钟这般永载史册的大时代的宿命感也永不再有。
  当然,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的视角来看,尽管歌德曾满怀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大多是不可胜数的被我们熟视无睹、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像艺术创作和生活中到处遇到的情况一样,那些令人震撼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如同一部永不落幕的电影,其中绝大多数的镜头都是普罗大众枯燥重复的日常,台词都是鸡毛蒜皮毫无意义的对白,因为那些历史的尖锋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一个惊才绝艳的天才诞生的背后,是数以百万黑白影像中的普通人,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只不过在历史书中,那些“无谓”的段落都被删减,变成了一个个不起眼的数字,或大事件之间的空白。
  或许正是在这种面对人类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愈发明显的无力感的驱动下,我们更加在意和需要一些锚定自身存在感的事件,车展某种意义上也是这样的锚定物。
  除了记录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同样也是观展人群人生记忆的一部分。北京车展临近,不少从业多年的汽车媒体人、常年观展的资深车迷,都在发文追忆青葱岁月里与车展相联的那份悸动,笔者这样的媒体新人,也会在偶尔翻到从前车展的照片时陷入短暂的回思,这或许就是车展的人文价值吧。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