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语:
在9月2~4日举办的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来自中外汽车企业的高管,就自主品牌走向、外资在华战略、企业持续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东风汽车公司刘卫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铸造汽车自主品牌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国,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依靠外资的技术和产品拉动。在乘用车领域,自主品牌产品大都处于中低端水平,缺乏较强竞争能力,虽然近几年来汽车出口大幅增长,但主要靠价格优势获取市场。”论坛上,东风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刘卫东一开场就毫不讳言自主品牌的尴尬境遇。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如何铸造自主品牌?刘卫东以东风汽车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自主发展步伐战略为例,介绍了一些打造自主品牌的共性经验。
一是东风汽车公司把各项业务和各事业单元向核心业务、高附加值业务、有长远竞争力的业务集中调整;二是加大东风商用车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强化发动机、变速箱、汽车电子等关键总成核心技术的掌控,加强战略资源的管控,巩固提升东风商用车的领先优势;三是加快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升级,着力解决当前产品线不够丰富的问题;四是加快零部件的调整,向系统化、电子化转型升级;五是加快向节能环保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两者并重的方向调整。
刘卫东表示,相比东风品牌商用车,东风公司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为此,东风公司将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作为东风“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重点,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分三个层次推动具有东风特色的大自主品牌发展规划:第一个层次是整合东风品牌的自主乘用车事业,形成“2+2”的格局:第一个“2”代表东风乘用车公司和东风小康汽车公司;第二个“2”代表郑州日产汽车公司、东风柳州汽车公司。第二个层次是大力发展以东风裕隆为主的大中华品牌乘用车。第三个层次是发展各个合资公司的自主品牌乘用车事业,如东风神龙等都将逐步投放自主品牌产品。
论坛上,刘卫东也阐述了自己对合资公司发展自主品牌的看法。他认为:“一是在市场多元化的情况下,做比不做强,不做只是一个代理工厂,做了有利于对关键技术的掌控;二是自主品牌进入合资公司后,可以进入到商品企划、制造、采购、营销领域,有利于全公司实现价值链的增长;三是再过几年,中国车企将进入‘后合资时代’,我们应从现在起着手推进自主品牌,逐步积累经验,在25~30年的合资合同结束后,不至于手忙脚乱。”
长安集团徐留平:以科技创新驱动自主品牌汽车发展

“决定汽车产业和汽车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就是其技术能力,特别是技术创新的能力。中国自主品牌正面临着从仿制、借鉴向完全独立自主品牌转变的关键时期,而恰恰汽车产业的调整又为此提供了契机。”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留平在9月3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做出如上表述。
今年以来,我国汽车汽车市场进入调整期,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整个乘用车的占比也在下降。徐留平对此表示:“汽车企业市场表现与其技术能力、创新水平是紧密相关的,如果我们的技术能力、创新投入不够,那一定会面临一系列挑战。
对自主品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徐留平毫不回避:“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一直在汽车市场中低端徘徊,无论是品牌还是技术创新能力都相对较弱。”而问题的解决方法似乎很简单———增加投入。但在掌舵自主品牌企业多年的徐留平看来,“增加投入”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具体问题。
第一,自主品牌车企总体规模较小,制约着其研发投入。徐留平分析道:“自主品牌车企一年只有一百亿、两百亿的销售收入,即使投入10%才10个亿,投入20%才20亿。”第二,“增加投入”对自主品牌车企,特别是对没有合资的自主汽车企业来讲,难度更大。徐留平解释说:“一个企业有盈利才能有投入产出,而自主品牌本身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它的盈利不足,投入自然就少。”第三,研发投入还会受到当期财务表现的制约。徐留平表示,很多上市公司或央企受到股东、出资人的要求,要求当期出效益。“这样当期的利润分配和未来长期的发展就产生了矛盾,假如当期研发投入10个亿,当期利润就少了10个亿。”
第四,目前自主品牌要全面投入技术基础研究、产品研究、关键技术开发,还要做新能源车型研发,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经验和资金十分巨大,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尽管压力巨大,但徐留平认为,“尽管自主品牌车企可以在不同阶段仿制一点、借用一点,但最后必须回归其本质。”一个企业要想成为全球汽车业中的强势企业,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自主品牌面临的困难重重,徐留平依然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要做好自主品牌汽车业,我们必须要有雄心、有战略眼光,要把对科技创新技术的投入作为中国汽车业发展的前提和根本。”
标致雪铁龙集团胡小军:2020年在华市场占有率达8%

9月3日,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标致雪铁龙集团(以下简称PSA)亚洲运营部政府事务总监胡小军,发布了PSA的中国战略。胡小军表示,未来十年汽车工业85%的增长,将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PSA的目标是,2020年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8%。为此,PSA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消费者需求多样性的特点和汽车社会给能源环境带来的挑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引进更多新的技术和产品。
据胡小军介绍,针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长,PSA成立了由公司执委会直接领导的亚洲运营部。今年7月12日,长安标致雪铁龙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计划到2014年,该企业可以实现年产能20万辆。
针对消费者需求多样性的特点,PSA采取了大量措施。为了进一步贴近市场,PSA在上海成立了欧洲以外首个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现有工程技术人员500名,计划在短期内发展到1000人以上。该研发中心主要是为两个合资公司提供整车、动力总成、造型设计技术方案,同时还将担纲集团全球汽油混合动力的开发。在未来五年内,PSA将全面升级换代动力总成,推出六款新发动机。另外,即将成立的长安标致雪铁龙公司,将集中PSA和长安汽车在轻型商用车领域的优势,生产在中国具有广大市场的轻型商用车。同时根据中国市场对多功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PSA将引进雪铁龙旗下子品牌DS系列产品。
针对汽车社会给能源环境带来的挑战,PSA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PSA在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战略目标是,研发适合中国的轻型汽车,保证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行业前列。为了达到这个目标,PSA将首先优化传统动力驱动系统,引入新一代汽油发动机,其节油及降低二氧化碳的水平,都将不低于20%。其次,PSA正着手在华研发新一代的变速箱技术,特别是自动变速箱技术,并将在中国全面普及停车启动技术。另外,PSA正研发适合中国的混合动力技术,计划在2015年左右,在中国推出四轮驱动汽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SA还将加快发展电动车,并与上海同济大学就电动车研发进行密切合作,同时新成立的长安标致雪铁龙也在规划生产新能源汽车事宜。
福特汽车伯莱玛:2015年前在华推出15款新车

9月3日,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福特亚太及非洲地区总部亚太非事业战略执行总监伯莱玛展示了福特汽车未来在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伯莱玛表示,过去的五年中,福特重整业务,把握全球的盈利性增长机遇,扭亏为盈,而福特战略的下一个重要布局就在中国,并计划到2015年前在华陆续推出15款全新车型。
伯莱玛介绍,2006年是福特汽车最为艰难的日子,当时企业亏损达到了170亿美元,生死存亡之秋,艾伦·穆拉里奉命于危难之间,成为福特汽车的首席执行官。艾伦·穆拉里上任后,把盈利性增长作为福特计划的首要任务,卖掉了福特以外的一些品牌,集中精力搞好福特品牌,同时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发。经过一系列战略上的调整,终于在2008年扭亏为盈。此后不论全球汽车行业的总体趋势如何,福特汽车一直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2010年,福特汽车盈利达到了83亿美元,而2011年仅上半年收入就达57亿美元,伯莱玛对全年盈利超越2010年充满了信心。
伯莱玛表示,福特汽车目前的发展目标和计划是不变的,就是协调全球的资源来发展福特品牌。他预计,亚太地区将是福特在全球汽车市场份额增长的重点,到2020年福特全球销量的25%都由在亚太地区做出贡献。同时全球汽车车型组合也会发生变化,比如2000年全球汽车市场小型、中型、大型车的占比分别是47%、28%、25%,但是现在小型车份额增长到了64%,中型车和大型车占比则分别下降到了19%和17%,因此把握市场需求对企业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因此,福特的车型组合也会做出调整,小型车将不断增多,到2020年福特在全球销售车型的55%都将是小型车。
伯莱玛强调,中国市场在福特的整体布局中极其重要,对整个福特汽车的成功运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福特在中国所投放的产品,包括福特品牌和JMC品牌,都获得了中国市场的认可。福特将继续把新的产品和技术带到中国,计划到2015年在华陆续推出15款全新车型,力求在质量、绿色、节能、安全和智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福特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谈到福特今年在华的业务表现,伯莱玛非常满意,年增长率已经达到13%,超过了中国汽车行业今年的平均增长率。他将此归功于福特在华的合资工厂长安马自达和江铃汽车。福特已经在华投资了30亿美元,希望未来能够将在华的经销商数量翻番,并且有更多的员工加入到中国。伯莱玛相信,随着福特在华战略布局的完善,福特汽车将在中国市场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
广汽乘用车吴松:汽车产业要强盛一定要有自主品牌
“中国市场机会仍然很大,这本应成为发展自主品牌的契机,实现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但现实残酷,中高端市场被跨国公司占据,中低端市场面临合资品牌的下压。中国的汽车产业想要强盛,必须掌握核心技术,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9月3日,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松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作了一番充满激情的演讲。
今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呈现低迷态势,但吴松对此依然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他认为中国汽车市场容量远未饱和。他引用了这样一则统计数据佐证自己的观点——中国车市还可以稳定增长20年左右,保守估计2020年也可以达到3000万辆左右的销量。
吴松分析,中国经济东部、中部、西部呈梯度发展,东部地区的汽车品牌正在向高端提升,中西部汽车发展的增速则明显高于东部发达地区。这将会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吴松说:“现在武汉和长沙的GDP大约相当于5年前北京、广州的水平,而昆明、合肥的GDP则相当于5年前武汉、长沙的水平。”
吴松总结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空间依然广阔,但竞争却更加激烈:一方面跨国企业携强大的技术和品牌实力,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抢占中国汽车市场,在研发和营销各个环节全力比拼;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企业由于技术、制造及品牌,再加上体制需要创新等多方面的限制,大都从经济型车入手占领市场。
吴松表示,对自主品牌来说,最主要的挑战来自于关键技术不过硬、品牌力较弱。
2010年,广汽集团推出了自主品牌轿车传祺,并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完成了超过500多项的技术改进,开创了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在论坛上,吴松从两个方面总结了广汽集团在打造自主品牌传祺过程中的经验。
第一,建立了开放、科学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供应商选择采用适度竞争模式,选一备二,通过与国际水平供应商的合作开发,保证了传祺的品质。
第二,在与本田、丰田多年的合作中,广汽逐渐提炼出广汽自主品牌的气质和理念。
据吴松介绍,“今年年底,广汽将在传祺平台上推出一款中高级城市SUV,明年上半年投放市场,同时全电传祺也将在今年内下线,2013年我们将推出一款经济型车,2014年推出运动型和豪华车。广汽将以每年至少一款新车的速度加快覆盖B级、A级等细分市场。”
北京汽车集团林逸:发展新能源车壮大自主实力

9月3日,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林逸透露,北汽集团在充分吸收萨博技术基础上,最新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中高档轿车C70上个月已一次点火成功,有望明年正式推向市场。他并详细介绍了近年来北汽集团在节能减排技术方面所作的努力,以及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的最新动向。
林逸表示,北汽集团近年来在自主研发动力总成、汽车轻量化等节能减排的技术领域都下了不少功夫。
在动力总成的效力提高方面,坐落于北京通州区的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的厂房主体已基本建完,正在做生产线的安装,同时供应商体系也基本建立。该公司自主研发的增压发动机和小排量发动机,都已相继点火成功。据林逸透露,再过一百天左右,这批发动机将批量下线。
在汽车轻量化方面,林逸表示,北汽集团充分吸收2009年底收购的萨博研发技术,最新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中高档轿车C70车身自重仅320公斤左右,达到了欧洲同类车型的先进水平,高强钢和轻质材料在这个车上都有应用。林逸还透露,上个月C70已实现一次点火成功,今年年底将有100~200辆该车的工程量车下线,用于试验和测试,这款车在明年会正式推向市场。
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方面,北汽集团也未放慢步伐。林逸表示,北汽集团搭建了一南一北两个基地,用于开发新能源汽车。北方的基地就是北汽福田公司,主要是开发新能源商用车,该基地2009年推出了一千多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大客车,目前在北京市公交系统做示范运营。南方基地就是耗资17亿元在北京大兴建立的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据悉,北汽集团在大兴的一期工程占地两百多亩,建立了包括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内的三个公司。现在这里刚刚建成了一个单班年产两万辆整车的总成车间,计划今年将有几百辆新车下线。除了北京汽车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外,大兴一期工程还包括兴建两个合资公司,一个生产电池,一个生产电机。由于电控系统也是由北汽集团自主生产的,所以北汽集团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了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的整车企业。
林逸表示,北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总体技术思路,就是“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积极发展混合动力汽车,跟踪其他形式新能源汽车,掌握关键核心部件技术,外引内联,自主创新”。据林逸透露,北汽新能源公司已经开发了包含纯电动、弱混、中混、燃料电池等几十辆样车,以充分探索不同技术路线的使用效果。林逸进一步谈到:“在强调自主的同时,借用国外的先进技术能够快速提升北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方面的能力。”
上汽通用五菱沈阳:把握新兴市场需求

9月3日下午,在2011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阳以“需求不断多元化过程中的新车型开拓机会”为题,发表了演讲。他一语中的:“要把握新兴市场的市场需求,就必须比客户更了解客户。”
基于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市场的实践,沈阳表示,国内新兴市场主要呈现出需求量大、增速快、需求多样化、竞争激烈、需求质量好性能高的产品,以及销售网络普及五个特点。
近十年是中国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十年,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市场达到了25.3%的高增长速度,高于20世纪最后10年的增速,也远远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增速。“这种快速增长已经说明了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新兴市场,而且这个新兴市场的机会还很大”,沈阳说。
在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市场更为细分,市场中的需求不断被细分和满足,也就是车型丰富和多元化的过程。沈阳以图表的形式作出说明:市场初期,家用车以轿车为主;随着市场发展,市场上出现了都市SUV、家用MPV、休旅、跨界和紧凑型商务车来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的车型。
谈到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沈阳举了一个例子——“在中国,可能大家都认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会出现小家庭化,实际上了解这个市场之后你会发现,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家庭,两个独生子女结婚以后,其小孩和双方父母共同构成了七口之家的‘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他们可能平常不在一起,但是在一些大的节假日或周末,七口之家出行是很常见的现象。”
沈阳分析,大家庭用户的需求与微客用户的需求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如要求空间大、坐着舒服,尤其是后排坐着不拥挤;大两厢或MPV车型,座位多数为5~7座等。“这就是我们在去年推出五菱宏光这个产品前,进行市场调查的结果。通过实践,五菱宏光从去年9月18日上市到现在,月实销已经超过2万辆,这说明紧凑型商务车宜商宜家。当然我们希望在这个细分市场能做得更好一些,能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产品。”
(
本报记者 谌 洁
实习记者 芦丽琴
采写、摄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