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会议现场
在电动汽车产销两旺,持续井喷的背景下。2015年9月23日,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卡达克承办的“2015电动汽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EVTIF 2015)在京召开。本届论坛邀请中国及德国政府、中外企业、学术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共同建言献策,探讨最佳产品技术路径和资源组织模式,以期共同实现“电动汽车无忧驾驶”。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装备处吴卫、国家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交通处李宏刚,分别为论坛致辞。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为电动汽车发展积蓄的力量、储备的资源、制定的政策,都已经处于全球最领先的地位。通过组织优化,让各种生产力要素有机结合,我国的电动汽车定能迸发最强活力,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赵航介绍,在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时期,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作为行业技术服务机构,始终与行业同仁一起拼搏在电动汽车发展的桥头。2015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牵头成立了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设备工作组,组织了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联席会和测试联盟。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处长吴卫则在发言中肯定了电动汽车行业所取得的成绩,也强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还是任重道远:一方面是在核心技术和产业竞争力方面,我们与国际的先进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第二方面是在市场体系的建立完善和长效的政策机制的体系建立上,应该说我们需要不断的增强产业发展的后续动力。第三方面,我们的产业体系还不够完善,产业规模、产业化水平还需要大量的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投入和深度的合作发展。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认为,电动车技术核心是电池技术,但由于电动车电池成本高,和燃油车相比目前价格上不占优势。不过,中国电动汽车电池技术,产业基础总体不错,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到2020年后,200—250公里的小型纯电动汽车可以和燃油车竞争。
论坛正式召开的前一天,主办方组织东风日产启辰晨风、宝马i3、腾势尊贵型、江淮IEV5、北汽新能源EV200、长安逸动206、上汽荣威E50等多款电动汽车在北京青泉赢睿汽车运动主题公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试驾活动。与上年度EVTIF组织的试驾相比,自主品牌今年更加自信,在试驾车型中所占比例比大幅提高。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