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民币升值给中国汽车带来新压力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18:26
分享到:
    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891,再度创下汇改以来人民币升值的新高。人民币的升值对抑制通货膨胀带来的经济压力具有积极意义,但对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或许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
  随着美国开启量化宽松货币,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流动性资本的增加对推高国内资产价值、推升CPI具有促进作用。在此背景下,与国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有关的能源和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也一路飙升;与此同时,随着汽车厂家之间竞争的加剧,汽车价格持续走低,产品的利润率不断下降。而面临这一压力的不是哪个企业、哪个产品,而是整个汽车产业,整个产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2010年合资企业可谓赚得盆满钵盈,在人民币不断升值中,他们面临着一个重要的抉择,是继续加强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还是将业已国产化的零部件拿回本国去生产?如果人民币升值3%意味着出口企业利润下降3%。由于人民币处于坚挺的上升通道,因此将零部件撤回本国生产是否正确呢?至少目前来看并非是坏的选择。但从长远看,没有本土化生产,将很难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变化。
  由于中国在零部件国产化要求方面输了官司,放开了对合资企业产品国产化的要求,这使得跨国公司有了更宽的选择范围。目前在豪车领域,奥迪因其在华合资生产的年头最长,国产化工作做得也最为扎实和深入;宝马居中;奔驰国产化水平最低。也正是因为中国放开了对整车零部件国产化率的要求,这使得最后进入中国生产的奔驰,在面临人民币升值时具有更好的盈利能力,而不必过多思考在中国推行国产化的问题。相反,深入在中国搞国产化的奥迪,却必须作出抉择——是继续推进全价值链的本土化,还是降低零部件本
土化比率?
  人民币的坚挺给传统的自主品牌企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自主品牌企业一直沿袭着低价格路线,在制造成本上升、零售价格下降的环境下,他们必须走出去,到国外去寻求新的发展空间。虽然,自主品牌很快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落地生根,但人民币的坚挺使得自主品牌不得不降低利润,以维持其在本地市场中的竞争力。但是,如果人民币持续坚挺下去呢?也许他们会关闭当地的工厂,退回到国内市场,在日益狭小的市场空间内,与自己的同门兄弟拼个你死我活,但却无法撼动合资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
  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在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加的时候,汇率升值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这个选择的背后却是汽车行业,乃至与之相连的零部件产业、加工工业、设备制造业一起承担成本增加带来的沉重压力。
  像吉利那样走出去收购陷入困境的洋品牌吗?多数洋品牌在中国吃得满面红光,使他们在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表现得越发坚强,甚至连圣诞节都要为来自中国的订单而加班。显然,在人民币坚挺的环境下,国产化率越低的企业越赚钱,这让那些深入国产化的企业备受打击。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