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铃木汽车公司(以下简称铃木)因与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两家汽车企业的纠葛获得更多媒体关注。
2月10日,铃木宣布与德国大众达成和解。大众将撤销在解除资本合作的审议中提出的损害赔偿要求,铃木将在2016年3月底之前向大众支付和解金,但具体金额没有公开。
至于与丰田的绯闻,铃木则在2月8日明确否认:“并未与丰田进行合作谈判,也未在公司内讨论过相关事宜”,铃木常务董事长尾正彦公开表示。
当日,铃木发布了2015财年前三季度(2015年4~12月)合并财报:销售额同比增长了9.9%,这已是铃木连续4年实现同比增加;各项利润也都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营业利润为同比增长了8.2%,经常利润同比增长12.7%。汽车的全球销量同比增长0.4%,至212.2万辆。
撇开大众 不见丰田 铃木“独自”前行
成立于1920年的铃木公司,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生产摩托车和汽车,是日本第四大汽车制造商,产品以微型轿车为主,同时还生产摩托车、舷外机、摩托艇等,在众多车企中,因其专业、专注而成为有特色、有个性的一家日本车企。日本媒体曾评价铃木是一家依赖于领袖感召力(Charis鄄ma,也称领袖气质)经营体制的公司。
这样的公司在强人铃木修的带领下,奉行保守的财务政策和“关心每一分钱”精益成本战略,产品方面坚持做自己擅长的小型车,在日本本土和亚洲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战绩,一度在欧洲、北美也获得了不少粉丝。
为了更好地拓展海外市场,削减研发成本,铃木也试图采用大企业间常用的交叉持股合作模式。首先与铃木达成合作意向的是通用汽车,双方合作在欧洲生产汽车,并共同研发混合动力汽车、电力汽车以及下一代汽车所涉及的材料等。在与通用合作期间,铃木迅速成长壮大,当时铃木公司会长铃木都感叹,“没有想到会变得这么大”。
尝到与大企业合作甜头的铃木,在2009年“傍上”大众汽车,当时大众购入铃木19.9%股份(价值约25亿美元),铃木汽车则使用这笔交易的半数收入(约12.5亿美元),置换大众汽车股票,双方约定在混合动力、柴油车、电动车以及铃木擅长的小型车领域展开合作。
然而,与通用“不干涉内政”,只坐享分红的做法不同,新的合作伙伴大众试图介入铃木的经营战略,并将铃木纳入其权益法合算中。这直接引起铃木的恼怒,并单方面强势宣布分手———2011年11月24日,铃木汽车宣布开始申请仲裁,以解散其与大众的联盟,要求大众售出所持有的铃木股份。去年8月29日,英国伦敦国际商务仲裁院判定大众应当放弃所持有的铃木股权,解除两家公司“不成功的”联盟协定。
此后,关于大众指控铃木违反协议,要求赔偿损失的相关审议一直在进行。2月10日,铃木宣布与大众达成和解。大众将撤销在解除资本合作的审议中提出的损害赔偿要求,铃木将支付和解金。
4年的官司终于画上句号,铃木通过这一事件,更加确认了“独立”的重要性。因此,当有传闻称,铃木正与丰田公司进行合作谈判时,铃木直接回应“没有此事”。在2月8日的财报发布会上,铃木再次否认与丰田合作事宜,明确表示,“今后将独自致力于商品吸引力、技术实力及销售实力的强化举措,发挥我们公司的优势”。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在与大众的合作失败后,铃木在不同场合表达了其对“独立性”的坚持。据日媒报道,铃木对于丰田将大发收购为全资子公司的回应也重在“独自”:“情况很严峻,但本公司将独自抗衡下去。”
全球业绩创新高 印度市场最出色
根据日经在线消息,2月8日,铃木发布了其2015财年前三季度(2015年4~12月)合并财报。其前三季度销售额为23556亿日元(约合13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9%,营业利润为1462亿日元(约合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经常利润为1628亿日元(约合9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7%。前三季度累计销售额已连续4年同比增加,各项利润也都刷新了历史最高记录。
前三季度汽车全球销量为212.2万辆,同比增长0.4%。其中,日本市场受2015年4月实施的轻型汽车税增税等影响,销量同比减少20.9%,为44.8万辆,销售额为同比减少了2.6%,为7535亿日元(约合431亿元人民币)。
海外方面,亚洲销量同比增长10.0%,为138.5万辆,欧洲销量同比增长5.6%,为15万辆。亚洲各国中,虽然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东盟国家的销量同比减少14.8%,为12.3万辆,但印度市场表现出色,销量同比增长13.9%,达到97.2万辆,因此使得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17.0%,达到16021亿日元(约合916亿元人民币),也为铃木全球利润增加做出巨大贡献。
铃木公司预计2015财年全年的全球销量将比2014财年减少1.1%,为283.7万辆。预计与前三季度的累计结果一样,亚洲和欧洲的销量增加,日本陷入苦战。预计2015财年全年的销售额为31000亿日元(约合1773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1950亿日元(约合112亿元人民币),经常利润为2050亿日元(约合117亿元人民币)。
小型车在大国遇“苦恼” 退出美国在华业绩不佳
与铃木在印度市场的热火朝天不同,在美国、中国这两个大国,铃木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市场冷遇。
美国自不必多说。2012年11月铃木对外公布,由于在美国市场新车销量持续下滑,决定退出美国汽车市场。美国铃木方面表示,难以维持汽车销售业务的盈利,根据美国联邦破产法申请破产保护,未来把主要精力放在摩托车和船外机业务的发展上。
中国市场,铃木也无法延续上世纪的风光——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品牌,不管是在摩托车还是在小型车领域,都曾风靡一时。很多人对汽车的认知和亲身体会也源自铃木旗下的奥拓、羚羊、北斗星等小车,上世纪90年代长安铃木还曾创造了奥拓和羚羊销量过10万辆的辉煌。然而,近几年来,铃木在中国的汽车业务着实表现不佳,旗下两家合资企业销量都少有佳绩。
2015年,长安铃木总销量达到12万辆,相比较2014年全年销量的16.53万辆,同比下滑了27%,除启悦销量有所提升之外,其余如天语SX4、锋驭、雨燕、奥拓等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
昌河铃木,2015年销量为5.76万辆,同比下降41.24%,其中,铃木北斗星销售3.84万辆,同比2015年的6.47万辆下降了40.63%;铃木利亚纳两厢,全年仅销售了1.86万辆,同比下降了41.54%;派喜和浪迪则完全停产。
这也在预料之中。近两三年来,中国乘用车市场整体走向微增长,汽车消费正经历着新一轮的升级换代,从级别来看,A00级、A0级车型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低,A级车消费成为主流;从车型来看,SUV、MPV等车型增势喜人,爆发式前行,而铃木擅长的小型车都不在上述两个序列中,加上在两个合资方长安、昌河之间举棋不定,新产品投放偏保守,都导致了铃木在中国逐渐被边缘化。
从各种公开资料来看,铃木意识到了其擅长的“小”与市场需求之“大”间的冲突与矛盾,但并没有快速做出应对,而是坚持自己的独有之处,在风云诡变的市场中独自前行勇气可嘉。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