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从市场结构盘点2014年乘用车市场格局之变

作者: wz 发表时间:2018-04-27 18:27
分享到:

  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以高于2300万辆的总体产销量和7%左右的产销增幅迎来了收官之作。根据最新一期《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数据,2014年全国乘用车(不包括交叉型的狭义乘用车,即轿车、SUV、MPV)销量为1836.89万辆,同比增幅为12.67%,远高于总体汽车产销量的增长幅度。
  在1800多万辆狭义乘用车的整体销量之下,轿车、SUV、MPV三大类车型之间,以及各细分市场内部,都在发生着比较明显的变化,以下试图通过数据分析解析其中的一些现象。
  市场持续SUV、MPV化
  从轿车、SUV、MPV三大类车型的增长与占比看,从2010~2014年的5年间,乘用车市场结构正在发生着较为深刻的变化,轿车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84.28%一路降至2014年的67.38%,下降幅度达16.90个百分点;SUV市场份额则从2010年的11.77%一路上升至2014年的22.20%,幅度上涨达10.43个百分点;MPV市场份额也从2010年的3.95%高涨至2014年的10.42%,涨幅达6.47个百分点。显然,轿车市场份额下降的幅度分别由SUV和MPV的份额增长来填充。其间,除了MPV市场份额中间有一点反复外,轿车和SUV市场都是沿着同一个方向持续变化的。
  另一个特点是,2013、2014两年,SUV、MPV市场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两种车型2014年销量分别比2013年增长36.44%和46.79%(见表1),而同期轿车市场销量增长却仅有3.06%。尤其是MPV这种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相对小众市场的车型,市场份额也已经达到了十分之一以上。

从市场结构盘点2014年乘用车市场格局之变

 
  其实,与美国等高SUV占比国家和地区相比,22%的SUV占比并不算高。考虑到中国疆域的辽阔和地形的复杂以及用户的多元化程度,如果原油价格能够在此次连续暴跌之后维持在相对低位,那么2015年的SUV市场应该继续高歌猛进,仍将扩大市场份额。
  MPV市场则体现出更多的中国特色。2013、2014两年市场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五菱宏光、东风小康、威旺M20、欧力威、帅客等由微型客车(交叉型乘用车)改换统计渠道而来,拥有上述MPV车型的上汽通用五菱、东风小康、北汽银翔、重庆长安、郑州日产(东风风度)等在MPV细分市场的占比分别高达45.51%、4.23%、4.57%、9.61和2.37%,整体明显高于由老牌MPV车型GL8、奥德赛、途安为代表的上海通用、广汽本田和上海大众所拥有的4.20%、1.82%和1.83%的市场份额。
  细分市场看中外车企对比
  由各细分市场来看,轿车市场方面(见表2),市场份额占比前16名企业中只有4家中国品牌企业。从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轿车市场仍然由合资企业主导,以外商品牌为主的合资企业前4家企业与中国品牌前4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之和对比为43.16:10.47=4.12倍,中外品牌企业的差距进一步拉开。从另一指标来看,畅销车型(单车型销量占细分市场比例达1%以上)中的外商品牌与中国品牌之比为27:2,合资企业的外商品牌车型占绝对优势。
  SUV市场方面(见表3),虽然长城汽车以12.74%的市场占比高居榜首,而且SUV市场也是2014年中国品牌产品相对最好的细分市场。但总体来看,14家企业中仍然只有4家中国品牌企业,且除了长城之外,其他3家公司总体处于较一般的位置。从畅销车型数也能看出,外商品牌与中国品牌之比为20:17,合资企业的外商品牌仍然占据主流地位,但中国品牌已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之抗衡。
  MPV市场方面(见表4),很明显是中国品牌的天下,市场占比前5名全部为中国品牌为主导产品的企业。正是由于微客式MPV的加入,使得上汽通用五菱、重庆长安、北汽银翔、东风小康等成为MPV市场的主导者。东风柳汽、江淮等凭借长年的MPV市场功底,在市场份额方面也不甘示弱。3家老牌合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则相对下降不少。从畅销车型数也能发现,中国品牌与外商品牌之比10∶4反映了当下MPV市场的格局。

作者:wz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