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稿费事宜)
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日前发布了“中国汽车经销商对供应商满意度调查报告\(2014\)”。报告认为,目前,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而现有的管理政策、供应商以及经销商的经营行为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发展环境。商会建议,为构建汽车经销行业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应该参照美国的经验,制定《中国汽车经销行业特许经营法》。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汽车消费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乘用车销量增长9.9%,市场规模接近2000万辆。然而,广大乘用车经销商并没能够享受到市场扩大带来的红利,库存压力巨大、汽车销售价格倒挂,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2014年,经销商和供应商(汽车厂商)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并引发一系列冲突。诸如2014年8月北京13家东风本田经销商为表明对乘用车供应商商务政策的不满,联合停止提车;宝马经销商联合向宝马中国索要60亿元补贴,以弥补当年亏损等事件时有发生。经销商退网现象也渐趋普遍,由单店、单品牌等个案向着同品牌多家经销商联合退出经营的状况发展。
经销商与供应商间的矛盾激化,不仅威胁到汽车经销商的生存和发展,更严重影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最终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当前的汽车经销行业没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许多市场信号是扭曲的”,全国工商联汽车经销商商会(以下简称商会)秘书长朱孔源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厂商关系由市场决定的,但首先要有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了切中当前经销商与厂商间的矛盾点,找到解决矛盾的思路,促进汽车经销行业健康发展,1月26日,商会发布了“中国汽车经销商对供应商满意度调查报告(2014)”。
朱孔源介绍,此次调查包含了内资、合资和进口的主要乘用车品牌经销商,共计47个品牌,历时半年搜集400多份问卷,重点调研了包括奥迪、宝马、奔驰、雷克萨斯、英菲尼迪、讴歌、捷豹路虎、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经销商;涉及品牌与产品、授权合同、网络建设、商务政策、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管理干预、投资回报8个维度。
调查结果显示,豪华品牌经销商满意度排名第一的品牌是一汽-大众奥迪,倒数第一的是讴歌。从自主品牌与国外品牌经销商满意度对比来看,自主品牌经销商满意度整体上要高于国外品牌。朱孔源分析,这反映出自主品牌厂商在制定政策时更易听取经销商意见的现状。
据悉,2015年商会还将发布两次经销商满意度调查报告,并将于2015年年初推出国内汽车流通领域第一本聚焦汽车经销商与汽车厂商关系的白皮书。今后,白皮书将每年推出,以第三方的独立视角客观评价二者的关系,意在构建和谐厂商关系,推动我国汽车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商会预计,2015年车市总体仍将保持增长,但汽车经销商的生存前景并不乐观。“强行压库和搭售已成为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朱孔源指出,供应商利用其强势地位,为完成销售目标,将压力转嫁给经销商。2014年有47%的经销商库存车数量与当期销售量之比超过2.0,达到警戒水平。
高库存和不合理的考核规则使大多数乘用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2014年厂商矛盾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经销商不赚钱了”,朱孔源说。
据商会统计,55%的经销商无法在新车销售环节盈利;从建店当年的盈利情况看,83%的经销商建店当年处于亏损状态,建店当年实现盈利的企业仅占总体的17%。另外,供应商的强势还表现在,将不平等的授权合同强加给经销商、扩网时不考虑已有经销商的利益、深度干涉经销商的具体经营行为等。
目前,中国乘用车市场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而现有的管理政策、供应商以及经销商的经营行为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朱孔源指出,汽车经销行业的改革方向是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完成《汽车销售管理办法》修改工作,并尽快公布实施。
他建议,汽车供应商应按照当前《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主要精神制定2015年的商务政策。同时,有关部门应积极完善汽车销售服务行业法治环境,并参照美国等国家的经验制定《中国汽车经销行业特许经营法》。
据悉,针对当前汽车流通领域存在的问题,商会将在今年“两会”提出三项提案:“关于起草《中国汽车经销行业特许经营法》的建议”———在于完善法治环境;“在全国政协中增加汽车经销商委员数量的建议”———在于增加经销商的话语权;“关于限购城市取消限购措施的建议”等。
此外,随着互联网电商的发展,传统的汽车销售模式也将产生变革。商会将于今年6月30日推出《中国汽车电子商务发展蓝皮书》,多角度展现国内汽车电商的发展现状和产业环境,深入分析当前主流的汽车电商模式,全面解析汽车电商的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