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将必然带动小型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扩张又将带动运输等行业发展,因此对于轻重卡以及公共交通等商用车需求将明显上升。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汽车消费需求、特别是私人汽车消费需求就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城镇化的发展还会延伸出很多低碳、环保的视角与市场机遇,推动汽车行业自主创新,推动汽车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做出调整。比如,生产节能汽车,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让汽车更加安全舒适,以及满足消费者的一些个性化需求。
7月初,有关新城镇化规划出台的消息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住建部多个调研组奔赴东、中、西部,围绕城镇化专题进行调研。据消息人士透露,此前被推迟的城镇化工作会议也将在今年举行,相关规划也将按计划出台。这引起了很多行业分析师的猜想。
与城镇化相关的产业非常广泛,包括地产、建筑、建材、机械、环保、医疗、电气设备等,城镇化给这些产业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利好消息。其中,汽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城镇化的作用不容小视,特别是二三级城市发展产生的对汽车的需求,让很多汽车厂家看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
在新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汽车产业能从中获得多大收益?
城镇化的新机遇 从2010年底,国家发改委就已经开始会同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4个部门启动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随后,“城镇化建设”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
201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从此,城镇化更是成为舆论的焦点,只是此时的城镇化与原来的城镇化有了很大变化。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不同于传统城镇化,体现为以县域城镇为主要载体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而在过去30多年间,大部分的建设和投资都发生在大中城市,过半人口进入城市,大、中城市与县城、乡镇的发展存在着悬殊的差异。新城镇化则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中小城市、卫星城的建设。
“通过大规模的人口城镇化破解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难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能力、培育壮大中等收入阶层,进而释放庞大的消费需求,是新时期中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将为扩大内需提供最强大、最持久的内生动力。”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张占斌告诉记者。
商用车受益于新城镇建设和城市物流 “城镇化与汽车产业关系密切,首先相关的就是商用车。”江淮商用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城镇化必然带动小型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扩张又将带动运输等行业发展,因此对于轻重卡以及公共交通等商用车的需求将明显上升。“新城镇化,必然会有新楼盘的建设,以及农村土地的拆迁,大型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对于重卡、轻卡以及工程机械都是利好消息。”江淮商用车相关负责人说。
2008年,国家为应对金融危机,出台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启动。在接下来的两年中,我国重卡销量快速攀升,迅速突破100万辆,至今仍让很多人记忆犹新。
新城镇化的规模要远比4万亿大。由发改委公布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初稿中称:“城镇化将在未来10年拉动40万亿投资”。商用车的发展与投资紧密相关。2012年,汽车在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10.2%。如果仅以投资算,汽车行业能够获得的收益也能达到数万亿元,其中大部分与商用车相关。
城镇化对商用车的需求,并不仅仅体现在建设上。新城镇建好后,城镇生活必需品的运输、环卫、市政工程等,都与商用车密切相关,包括中轻卡、物流车辆、各种类型的专用车辆,都会产生大量需求。以多功能商用车为例,目前已经有多家企业进入这一市场,与传统的两大品牌南京依维柯和全顺争夺城市轻物流市场。“目前这一市场的规模每年只有十几万辆,到‘十二五’末会达到30万辆。”江淮星锐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山东五征也针对城镇垃圾运输开发了垃圾倾倒车,东风汽车开发的蔬菜售卖车也是针对这一市场。
乘用车受益于消费市场启动 乘用车从新城镇化中获得的收益更大。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告诉记者,城镇化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汽车消费需求、特别是私人汽车消费需求就会呈现加速增长态势。有研究表明,居民收入是汽车消费的重要基础,当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人民币,且年收入递增水平高于7%的时候,城镇居民家庭每百户汽车拥有量的年递增速度,将按照比收入增长高出几倍的平均增速发展。自199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突破30%之后,无论是全国总的汽车保有量还是私人汽车保有量,年增速均出现了加速增长的现象。
上海证券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每增加1%,能够带来7万亿元的消费。显然,在二三线、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满足了衣食住的需求后,“行”将成为他们的必然选择。新城镇化重视中小城市和卫星城的发展,将使居民活动范围扩大,居住、工作、服务、文体、教育等活动开始向郊区扩散,从而加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镇化的进程,也对“行”产生更高要求。最近几年,汽车企业加速向三四线城市布局,抢的恰恰是新城镇化建设的先机。
“新型城镇化将促进汽车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让百姓出行获得更多便利,生活更加舒适。此外,城镇化的发展会延伸出很多低碳、环保的视角与市场机遇,推动汽车行业自主创新,推动汽车企业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进行调整。比如,生产节能汽车,应用新材料、新技术,让汽车更加安全舒适,以及满足消费者的一些个性化需求。”张占斌说。
“新城镇出现较晚,恰恰能够吸取大城市交通建设上的教训,在公共交通、新能源车的使用上更容易实现统一规划。”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此外,汽车产业具有关联产业多、带动性强的特点,与其直接关联的上下游产业部门多达150个,主要分为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产业。前向关联产业包括钢铁、橡胶、金属等原材料工业产业,设备制造业、机械、仪器仪表等产品工业,以及石油煤炭等能源工业;后向关联产业涉及到销售、金融、保险、物流、交通运输、广告等多个部门。新城镇化,将使汽车全产业链受益匪浅。
张占斌强调,汽车的发展与整个社会息息相关,比如资源、环境。汽车产业发展到今天,必须更多地考虑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家的关系,要真正融入新型城镇化的全过程。汽车企业的技术要创新,管理意识要创新,同时,其他各行业也要配合汽车产业的发展,各行业的协同会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而清晰。
(
请漫画作者与本报联系稿费事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