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忽视产业安全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推手”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18:27
分享到:
忽视产业安全是缺乏核心技术的“推手”  “郭孔辉指出,合资主导下的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面临着相当艰难的成长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土零部件尽管价格便宜但质量不高,不但合资主机厂不用,本土主机厂为追求质量也纷纷抛弃本土零部件,因此形成了“开发能力弱—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盈利能力弱—开发投入少—开发能力弱”的恶性循环。
  
  8月16日,在江苏常州举行的“2014中国汽车自动变速器产业化国际研讨会(CATIIS)”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郭孔辉指出,作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整个产业成长很快,但产品缺乏核心技术,而长期以来忽视产业安全和追求短期经济贡献率的政策导向是背后的“推手”。
  郭孔辉谈到,通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特别是动力传动系统的电控技术与自动变速器等复杂零部件技术方面仍然受外国公司知识产权的制约,使自主品牌的成本优势受到重大损失。谈到中国汽车零部件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时,郭孔辉指出,合资主导下的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企业面临着相当艰难的成长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本土零部件尽管价格便宜但质量不高,不但合资主机厂不用,本土主机厂为追求质量也纷纷抛弃本土零部件,因此形成了“开发能力弱—质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盈利能力弱—开发投入少—开发能力弱”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零部件企业还要承受主机厂经常性的挤压,总是在质量、成本与投入规模、产出规模间相互纠结,当然也就不容易成长为像国外零部件巨头企业那种至少在某个领域领军的企业。
  说到零部件企业与整车厂之间的微妙关系,郭孔辉更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合作精神差使整车与零部件企业之间难以形成合力!他以当前国内汽车总成中最难以解决的自动变速器为例,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纷纷上马自动变速器,不少大整车厂实际上不愿意支持零部件厂商自动变速器的成长。但这些整车厂在成本上不能达标,质量上也难以与国际公司抗衡。在相互不信任、不买账的前提下,自动变速器技术的缺失无疑已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最大软肋之一。
  在自主品牌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本就很少相互扶持的情况下,国内有的零部件企业却采取了宁可到国外贱卖,也不愿给自主主机厂配套的原则。当然,这也与许多主机厂年年对零部件企业压价,而且还经常存在着拖欠现象有关。因此,郭孔辉提出,应该把自主主机厂与零部件供应商看成一个主体,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对于走自主创新之路、实现汽车强国梦,郭孔辉提出了两个关键:一是要培育从上到下的认真精神,要认真创品牌,认真寻求互利合作、寻求共同做强做大之路;二是要形成三个合力:即主机厂与供应商要形成合力,要善待兄弟,共存共赢;官产学研要形成合力,政府要有积极的扶植政策;舆论导向与文化要形成支持自主品牌的合力。
  对于国家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大量自动变速器和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现状,郭孔辉提出,齿轮与变速器行业必须加强新技术的基础和创新研究,要靠基础研究打破无形的软性技术封锁,靠结构和材料创新打破国外有形的专利壁垒。他指出,每年上千万套的自动变速器需求不可能全部依赖进口,国家应鼓励自主创新,目前中国国内成本的优势还将持续释放相当时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整个行业应该抓住机会协力创新,尽早使自动变速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部件立足于国内。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