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北部新区自2000年成立以来,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推进工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北部新区被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北部新区以发展汽车工业为工作主线,按照“龙头带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思路不断推进新区工业“集群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汽车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国家级汽车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日益凸显,发挥了对北部新区乃至重庆市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
千亿级工业园区之首
一是重庆千亿级工业园区之首。自2011年成为重庆市首个突破千亿产值大关的工业园区,北部新区工业产值规模历年来一直位列全市工业园区首位。2014年北部新区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大关,实现1571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工业产值任务,完成了2000年北部新区成立时“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历史使命。2015年上半年全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53.1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工业经济规模总量仍保持全市领先。
二是重庆主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北部新区汽车工业从成立之初的94亿元产值,到2013年首次突破千亿,2014年达到1385亿元,14年间全区汽车产业产值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1.2%。汽车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8%,支撑了全区工业的发展。北部新区汽车产值占全市汽车产值的36%,86万辆整车产量占全市1/3,56万辆轿车产量占全市近半壁江山,已成为重庆汽车产业聚集度最高、产品档次最高、零部件配套最全、研发机构最集中、汽车销售市场最大、汽车后服务文化最浓厚的区域,也是福特公司在美国本土底特律外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
三是重庆工业效益最好的区域。2014年北部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8.1亿元,同比增长56.1%;实现税收132.08亿元,同比增长28.3%。2015年上半年北部新区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30.2亿元,同比增长13.9%;实现税收100.2亿元,同比增长23.9%。北部新区规上工业以占全市9%的产值规模创造了重庆市1/4的利税贡献,为重庆市工业经济的提质增效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
五项工作支撑发展建设
第一,注重打基础、优环境。北部新区始终把优良的发展环境作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一是高标准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历年来累计投资617亿元建设道路管网、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二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三是加强政策扶持。
出台了扶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三大政策。
第二,注重调结构、促转型。北部新区地处重庆都市功能拓展区和两江新区核心区,肩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建设宜居示范城市的双重任务。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北部新区全面贯彻落实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发展战略,保持新区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截至目前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汽车为支柱的两千亿级先进制造业布局基本完成,千亿级的现代服务业、千亿级的高技术服务业、500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初具规模,园区打造进展顺利,产业发展所需的政策、金融、平台等大环境日益完善。同时,大马力发动机、汽车变速箱、汽车电子等一批高技术、高附加值的重点项目的落地投产,增强了工业内部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注重引龙头、建集群。北部新区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地产出效益。截至目前北部新区汽车产业基地已落户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过百家,围绕三家整车企业形成了集聚发动机、变速箱等上下游零部件企业,中国汽研院、车辆检测院等20余家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和检测机构,汽博中心、商社汽贸等汽车销售、金融、售后、消费等后端产业于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第四,注重谋创新、塑品牌。一是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通过设立10亿元的“两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组建知识产权法庭和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创建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建设人才公寓等方面多举措鼓励企业创新、保护企业创新。二是开展品牌和标准化建设。通过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工作,不断推动主导产业的品牌和标准化建设。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先进管理方法,全区质量总体水平在重庆市达到一流水平,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全市领先,已基本实现从传统粗放式管理向全面质量管理的转变。
第五,注重抓集约、抓环保。一是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促进集约发展。坚持按“高投入、高产出、高技术、低能耗”的“三高一低”原则实施项目准入,将准入门槛从每亩150亿元/平方公里提高至180亿~225亿元/平方公里,实现土地的集约利用和产业提质增效。二是鼓励节能减排,促进绿色发展。制定了清洁生产审核补贴等政策措施,督促重点用能大户、大型工业企业实施ISO14000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鼓励企业开展中水回用;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技术改造项目奖励,鼓励示范基地内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加大减排力度,提前达到《汽车整车制造表面涂装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50577-2015)Ⅱ时段的排放要求。
作者:wz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