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转型新能源 魏建军真的是“冒险王”吗?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4-27 18:28
分享到:
  “最近长居幕后的魏建军一反常态地出现在了媒体面前吐露心声,且大动作频频:先是昭告天下准备在资本市场募集168亿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又主动召集媒体举行“哈弗品质蓝皮书发布会”,还要试水大数据营销。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暗示着长城将在SUV剑走偏锋之后,再次展开新的大冒险?
  
  在中国大大小小的汽车企业中,长城汽车的规模算不上最大,品牌吸引力称不上最强,市场销量排不上最多,却绝对是最为特立独行的一个。长期以来,在一向低调的魏建军掌舵下的长城,采取着无广告运营的方式,靠用户口碑为产品打下市场,与媒体的关系也可谓若即若离。
  然而最近长居幕后的魏建军一反常态地出现在了媒体面前吐露心声,且大动作频频:先是昭告天下准备在资本市场募集168亿资金投入新能源领域,又主动召集媒体举行“哈弗品质蓝皮书发布会”,还要试水大数据营销。这一系列动作是否暗示着长城将在SUV剑走偏锋之后,再次展开新的大冒险?
  销量盈利未达预期 专攻SUV隐忧初现
  从2013年3月正式宣布哈弗品牌独立开始,长城汽车就走上了轻轿车、重SUV市场的独木桥,哈弗也成为继Jeep、路虎之后,全球第三个致力于制造SUV的专业品牌。
  在我国SUV市场持续火爆异常的情况下,魏建军这招剑走偏锋既是冒险,也是审时度势地正确押宝。近两年,长城汽车在整体销量上均实现了20%以上的增速,其中绝大部分增量是得益于在SUV市场的强劲表现,哈弗品牌在国内的SUV细分市场更是长期占据销量榜首。
  然而,在节节上涨的销量背后,业内人士对于长城专注SUV的市场策略的担忧也一直不断。
  一方面,千年涌泉也有干涸的时候,再好的细分市场也有见顶的一天,到SUV市场盛极而衰的那刻,长城如何及时调整?另一方面,近几年SUV市场的火爆行情已经吸引了无数车企顺势而入,除了自主车企频频发力在后追赶,合资品牌SUV的价格也在不断下探来提高自身的性价比,前后夹击之下,长城能否从容应对?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潮,长城汽车此前埋下的种种隐忧开始逐渐暴露出来。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15年6月乘用车产销量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双双下降,上半年的乘用车销售151.14万辆,环比下降6.08%,同比下降3.36%。不过,上半年SUV销量仍保持较快增长,6月销售44.82万辆,环比下降2.40%,但同比增长37.75%。
  在市场情况大势倾颓、两极分化严重的情况下,长城汽车的SUV增幅开始放缓。最新的数据显示,长城汽车6月共计实现销售5.08万辆,环比下降22%。其中,哈弗H6月销量相较5月下降了24%,继今年2月以来第二次跌破月销3万辆。而2015年1~6月,哈弗H9累计销量为9332辆,月均1500辆,6月更是降到了786辆;哈弗H8在4~6月累计销售仅为2671辆,月均销量不足900辆,仅完成预期目标的18%,与魏建军对其月销5000辆的期待相去甚远。
  显然,长城也意识到了专注SUV的风险初现。今年5月,长城进入危机管理,除企业重组、识别浪费、加大研发投入外,长城也顺应车企“官降大战”的浪潮,在一个月内三次调整其部分车型的官方价格。其中,哈弗H6运动版优惠6000元,哈弗H2全系车型降价5000元,长城C30、C50、M4全系优惠7000元,哈弗H1全系车型优惠5000元。
  虽然展开了大规模降价,但市场的反馈并不积极。“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不仅销量,盈利情况也没有达到预期。”在蓝皮书发布会上,魏建军坦言了自己的忧虑。
  忧患中转型 身处红海的再思考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销量盈利都暴露出了“忧患”之时,魏建军找来了清华大学汽车工程院及汽车评价网对哈弗H8、H9两款车型做了第三方综合测评,并且面对媒体首次讲述了哈弗H8因技术原因两次推迟上市的“窝囊”,这种一反常态的自曝其短,恰恰表明长城正在精心谋划着转型。
  “发布蓝皮书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消费者,自主品牌的汽车并非低质低价,哈弗H8、H9的最终体现是高性价比。大品牌向上突破的过程,跟我们所走的道路是完全一样的,就是车做得很不错,价位卖得很低。”在魏建军看来,“长城的高性价比本来就让外资很难接受,他们降价是因为很多自主品牌向上突破,逼迫它不降不行。实际上我们这次降价对自主品牌的压力更大,我们降完之后他们马上就降价,汽车业的充分竞争很快就到来了。”
  SUV市场的蓝海变红海已经是近在眼前的事,此时如果麻痹大意,导致市场份额流失过多,不仅对品牌形象伤害很大,日后要弥补回来也是事倍功半。魏建军对此自然有着深刻的认识,而这无疑也是他以蓝皮书自证品质,并且以“高性价比”代替“高端”展开定位重构的初衷。
  除了降价之外,长城面临危机的另一个转变是开始重视营销宣传。一向认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魏建军,也改变了之前与媒体的“疏远”态度,“我们企业内部有这么好的设施设备,这么优秀的专家人才,但是消费者不知道,宣传力度太小,一直靠口碑这种传统营销,下一步要加大推广力度,多做体验营销。”
  具体来说,长城要做基于大数据的精准传播,包括已经开始与各大专业汽车网站合作,同时策划企业形象的宣传,让消费者了解长城的专注精神、技术实力和产品品质,不再只是“埋头造车”。
  青春电影总是告诉我们,爱一个人藏在心里往往没有结果。商场上的宣传也一样,有很多幕后的努力,不说清楚是没有效果的。魏建军能够想明白这一点,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地抓住品牌塑造的话语权,无疑也是市场新形势下的一种进步。
  如果说专攻SUV是一次华丽而成功的冒险,那么豪掷千金进军新能源领域则是出乎市场意料的一轮新的奇袭。但是,在正在弥补上一次的SUV战略纰漏之时,向新能源汽车的进军又能否一帆风顺?
  投身新能源 一石三鸟
  首先可以明确的一点是,长城看似“突发奇想”地投身新能源汽车,其实是SUV战略的补足和延伸,可谓早有预谋。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的第四阶段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方案要求,汽车企业百公里平均油耗限值要在2020年达到5.0L/百公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董扬早就表示,“SUV市场目前增速快,但它的致命缺陷是油耗大,如果将SUV作为主力车型,企业在满足油耗要求时将面临更大挑战,或者需要付出更大的技术成本。”
  长城选择提前5年开始SUV产品的新能源化,无疑是既能维持SUV市场的高速增长,又能够满足国家政策要求,同时还可借助哈弗品牌已有的市场基础打开新能源产品销售局面的“一石三鸟”之计。
  魏建军判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技术主流存在,所以长城把它作为战略性的技术路线,“今后新能源将是汽车产业的常态,大家以后可能不会提新能源概念,只是分混动、插电式混动和纯电动汽车。”
  而长城此次向资本市场募集的168亿元,投入均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和战略升级方向,其中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智能汽车研发各投入50亿元,其余则分配给新能源汽车的电机、电控、智能变速器和动力电池系统。计划显示,长城汽车将在现有畅销车型的基础上开发对应的新能源车型,除明年推出一款小型纯电动轿车外,2017年将开始推出插电式混动SUV。
  不过,当下已经有包括比亚迪、上汽、北汽、江淮、奇瑞等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抢先布局,长城此时动手似乎起步稍晚,而且一下子如此大手笔的投入,给人留下了冒进的感觉。
  “我们的融资不是一下子投入到这个平台上面,而是有次序地为未来打造一个基础,所以说谈不上大跃进。”魏建军对此显然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而在记者看来,长城在发展新能源和智能汽车的道路上,至少有着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作为上市公司,长城在融资方面应该不存在太大的困难。虽然从长城复牌之后的股价走势来看,目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反响并不积极,但要考虑到当下中国股市的特殊情况,随着资本市场的信心恢复和企稳,未来长城的新能源计划被看好的可能性也不低。
  第二,与上汽、北汽不同,长城是一家可以由魏建军自主“话事”的民营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路线选择上,不像国企一样或多或少受到了政府意志的束缚,而长城将混动作为长期的战略技术路线,没有冒进追求纯电动,无疑是切合当下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实际的明智之举。
  第三,虽然进军新能源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缓解巨大的油耗压力,长城的柴油发动机在自主车企中却是佼佼者。魏建军也表示,为了使SUV在传统车上油耗更低,长城计划未来几年在动力复合搭配技术路线上还将推出1.5升、2升和3升柴油动力,这无疑可以视作长城混动技术路线的后备资源。
  而真正值得注意的可能是新能源战略的盈利问题。最近召开的上汽集团2014年年度股东大会上,就有个人投资者质疑上汽大量投入新能源汽车,但盈利无期。上汽方面也坦言,短期内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不过往好的方面看,随着政府在配套设施建设上的推动,以及各大车企受制于2020年油耗限制,都将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这块市场在2018年或2019年就会迎来快速增长期。
  客观地说,作为自主车企中的大哥,长城汽车从最初的模仿到自主研发,走到今天的位置实属不易,哈弗品牌的质量也证明了其技术水平和学习、研发的能力。低调内敛的魏建军面对媒体向来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希望长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亦能如此。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