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热潮或来临
最近国家要发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消息不断,除了加快中西部铁路投资和建设,8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文,表示要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据传也将于近期出台。
点 评 不得不说,又一轮基建热潮正在酝酿。
然而,近期有媒体发现,由于“缺钱”,多年前的中西部铁路的规划线路中只有不到一半已开建,其中有多条线路甚至延缓数年才得以开建,可谓“开工不足、规划有余”。新一轮基建热潮下,如何解决好资金问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和金融机构慎重对待。 (本报记者 谌 洁 整理点评)
化解产能过剩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强调,下半年将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在坚决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同时,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以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为重点,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措施。
点 评 上述行业的产能过剩且盲目扩张现象已到了不可不治之程度,以重点行业中的钢铁行业为例,上半年钢协86家会员企业中亏损企业35家,亏损面达40.7%。然而,不少钢企却宁愿亏损也不愿减产或停产,一方面是来自市场份额和信贷融资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税收与地方GDP关系甚密,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稳增”。有业内人士表态,若想打破“越亏损越生产”的魔咒,就不得不破除地方政府的GDP迷信。 (本报记者 谌 洁 整理点评)
史上最难就业年
近期发布的《2013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称,上海平均每101人竞争一个岗位,而去年为69人;这一数字在北京为96人,广州为115人,深圳为109人,苏州为102人。
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更是达到699万人的历史最高水平。人们戏称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
点 评 看到上述消息时,不免想起平日路过大小餐馆、修车店、理发店等店铺时门口张贴的各种“招兵买马”的海报或是小广告。似乎,我国的就业市场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脱节,接受了高等教育的高校毕业生们个个奔着高福利、稳收入的公务员队伍、国企阵营和金融机构里钻,此类单位的岗位竞争异常激烈,而需要较多体力和技术性的工作则出现明显的劳动力短缺。 (本报记者 谌 洁 整理点评)
一半人想延迟退休?
近日,争议多年的“是否延迟退休年龄”再一次引发公众热议。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小平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现在没有具体的数字,据我推测,目前有近一半的人是想延迟退休的。假设2020年以前我国实行了弹性退休制度,按照上面的数字计算,我国每年可以增加300多亿元的养老金收入。”
点 评 “近一半的人想延迟退休”?这让人不禁想问,这位专家的推测依据是什么?所谓的近一半的人是指哪些人?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行业收入分配如此不均的当下,希望延迟退休的人想必是肯定有的,但是“一半”恐怕还是要慎用的吧。更何况,8月4日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2012》已明确称,延迟退休年龄,目前条件并不具备。 (本报记者 谌 洁 整理点评)
官方PMI准确性再受质疑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8月1日上午公布,7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然而,这与同日由汇丰与Markit公布的数据再次背道而驰,7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由上月的48.2跌至47.7,与当月初值持平,同时探至近11个月低位。
官方PMI与上月比“微升”,依然高于“荣枯线”,汇丰PMI则“探至近11个月低位”。
点 评 6月的官方PMI与汇丰PMI就已经打过一次架了。这一次,高盛/高华研究人士指出,官方与汇丰PMI的差异显示中小企业可能面临更大经营压力;澳新银行认为,官方PMI数据与近期其他经济指标仍现分歧,其准确性存疑。的确,最近公布的6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放缓、外汇占款负增长以及二季度触及经济底线7.5%的增长等系列指标,无不与此次的官方PMI在“唱反调”。
(本报记者 谌 洁 整理点评)
作者:wy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