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中国峰会”在津举行

作者: 焦鹏 发表时间:2018-04-27 18:31
分享到:

    2014年10月29日,由国际公益平台联合国道路安全组织和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中国峰会”在天津成功举行,这也是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在中国召开的首次峰会。本次中国峰会有来自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管理机构、Global NCAP及9个NCAPs组织成员、世界各国的汽车安全领域专家、国内致力于改善中国道路安全的优秀企业代表以及媒体等200余人出席。
    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以下简称:十年行动)是2010年由联合国在全球发起的一项旨在改善世界各国道路安全状况的活动,其主要目标是持续降低全球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几率,拯救宝贵的生命。

英国亲王亲临助阵 凝聚国际力量
    本次峰会得到了国际力量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英国肯特郡麦克亲王殿下、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先生、Global NCAP 主席Max Mosley先生、全球道路安全委员会David Ward先生、FIA基金会Rita Cuypers女士、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何景琳女士,以及NCAPs组织的国际成员代表的共同出席会议并致辞。
    本次峰会的各方代表围绕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深入交流,分享经验,谋划未来。在众多国际嘉宾的见证下,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在中国的第一个企业联盟,即联合国道路安全中国十年行动组织正式成立。
    本届峰会上,还公布了十年行动在2015年的工作目标和相关计划,即在2015年,将围绕十年行动的五大支柱领域,积极开展包括助推儿童乘车安全立法、社区道路安全改造、儿童安全教育、驾校教?学活动以及大学生道路事故救援培训等工作。

表彰国内热心公益企业 谋划十年行动美好未来
    自从十年行动在全球开展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关注道路安全。在中国也有很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在改善中国道路安全现状的道路上付出了诸多努力。峰会上沃尔沃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郑重签约,2015年在0-3岁的婴幼儿安全出行的领域开展“与‘沃’童享“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城市的妇幼保健院开展赠送儿童座椅的活动。
    本次峰会还聚集了包括宝马、上海大众、一汽大众、沃尔沃、博世、高田、奥托立夫、TRW、延锋百利得、Kiddy、Recaro等一批致力于改善中国交通现状和公众安全意识提升的国内优秀企业代表。这些企业2014年在中国成功开展了“十年行动 穿越中国——西藏助学活动”、“联合国道路安全体验活动”、“联合国道路安全中国小公民”、“大学校园公益之旅”、“‘手拉手’安全体验计划”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对十年行动在中国的推广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表彰这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本次峰会特别向联合国道路安全的汽车安全技术版块、大中小学校园版块、幼儿园版块、婴幼儿版块以及社会性活动版块等多个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企业颁发了年度荣誉称号。
    本次中国峰会的召开,翻开了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公益平台与中汽中心合作的新篇章,对中国道路安全公益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
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简介

“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中国峰会”在津举行

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即UN DECADE OF ACTION FOR ROAD SAFETY 2011-2020。
2010年3月,联合国大会在A/RES/64/255号决议中宣布“2011-2020年为道路安全十年行动”,目标是提高世界各地道路交通安全水平,主要包含五大板块:
1、 道路安全管理
即从国家层面的立法、交通管理、多部门协调等方面综合保证道路安全。
2、 增强道路和机动安全
即从道路的规划设计、材料选择、建设及管理的角度保证交通参与者得到安全基础设施的保护。
3、 车辆安全
即鼓励建立车辆安全标准(NCAP)、加快引入对车辆安全性有影响的新科技等手段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4、 增强道路使用者安全
即向公众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传播道路安全知识,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识。
5、碰撞后应对
即健全医疗救护系统,以及受伤者的康复服务。完善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十年行动与中汽中心的关系
2012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与十年行动全球管理机构的代表正式签署合约,作为十年行动在中国的执行机构,负责在中国推广和组织有关十年行动的相关活动。为了在中国将十年行动持续宣传并推广好,中心设立了十年行动中国办公室,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括:
·在中国推广和宣传十年行动品牌
·组织道路安全公益相关活动
·道路安全领域的调查研究
·交通事故伤残人群心理关怀


 

 

作者:焦鹏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